中国为什么不与美方谈关税互免?因为“被蛇咬过两次”。 2018年中美贸易战初期,中方本着友善合作、互利共赢的态度与美国展开磋商。双方达成初步共识,中国承诺增加从美国的采购,美国则同意暂缓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10天后,特朗普便出尔反尔,以中国落实承诺不力为由,宣布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方的善意换来的却是美方的背信弃义。 2019年底,中美双方好不容易重启谈判,最终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按照协议,中国将在未来两年内额外购买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美国则暂缓对剩余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本以为这是两国关系回暖的信号,谁知仅一个月后,特朗普便对1200亿美元中国商品维持7.5%的关税,并继续在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实施技术封锁。 协议的墨迹都还没干,美方就迫不及待地撕毁了它。 中国人讲究"言而有信",美方的出尔反尔让人难以接受。俗话说"一次被蛇咬,两次不怕井绳",但接二连三的遭遇背叛,即便是再宽容大度也难免心寒。 特朗普政府朝令夕改、出尔反尔的作风,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谈判的诚意。他们口口声声称要推动公平贸易,实际上却是不择手段地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这一次,面对美国再次挥舞关税大棒,中国选择了立即强硬反制。 4月2日美方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后,中方在4月4日直接出台11项反制措施,包括对等加征34%关税,以及对稀土等战略物资实施出口管制。 这一出击狠辣、快准稳,打得美方猝不及防。 随后美国不得不出台长达22页近千种商品的关税豁免清单,囊括了从稀土原材料到医药产品等方方面面,可见中国反制的力度之大、影响之深。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表现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中国的选择是正确的。 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向全球时,许多国家要么忍气吞声,要么象征性地反抗一下便迅速妥协。越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为了获得美国关税豁免,越南领导人第一时间同特朗普通话,表示愿意将对美国商品的关税降至零。结果呢? 特朗普非但不领情,反而变本加厉,对越南的钢铁产品额外征收高达88%的反倾销税。 可见对于特朗普这样的强权政客,软弱退让只会换来变本加厉的欺凌。 中美贸易战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其背后是两个大国实力的较量、两种发展模式的竞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妥协退让从来都不是好办法,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 历史一再证明,只有以斗争求和平,才能维护国家尊严,赢得发展主动权。对于像特朗普这样出尔反尔、不讲信用的对手,谈什么关税互免都是浪费时间。 中国没有选择对话而是直接反击,恰恰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勇气和担当,捍卫了公平正义的国际经贸秩序。 面对霸凌行径,中国绝不会惯着对方的臭毛病。我们完全有底气打一场持久战,因为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关键产业链和供应链自主可控。 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综合国力和抗风险能力。我们不仅能应对外部冲击,更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相比之下,美国虽然老牌资本主义强国,但产业空心化、债台高筑的弊端日益凸显。 对华加征关税看似痛击中国,实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为什么不与美方谈关税互免?因为“被蛇咬过两次”。 2018年中美贸易战初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4-09 12:58: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