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志愿军一名站岗的新兵突然失踪,三营长得知后,吓得脸都绿了,团长朱玉荣

鉴史忆往呀 2025-04-09 14:00:29

1952年,志愿军一名站岗的新兵突然失踪,三营长得知后,吓得脸都绿了,团长朱玉荣却激动地一拍大腿:"这小子,立大功了!" 在1952年的朝鲜战场上,临津江北岸燃起了一场硝烟。志愿军40军119师357团和美军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了激烈的对峙,双方都想在这片战略要地上占据优势。 在这片突出部上,美军占据着161和162两个高地。这两个高地互为犄角,形成了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美军的重机枪火力可以从这里覆盖志愿军的整个前沿阵地。 357团团长朱玉荣深知这个威胁的严重性,但要拿下这两个高地并不容易。美军在这里构建了完备的防御工事,还有充足的炮火支援,贸然强攻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就在朱玉荣和参谋人员们研究进攻方案的时候,一个突发事件打破了部队的平静。三营长匆匆跑来报告,一名士兵在夜间站岗时突然失踪了。 这名失踪的士兵带走了随身的冲锋枪和手榴弹,这让整个团部都紧张起来。在即将发起进攻的关键时刻,一名士兵的失踪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三营长仔细汇报了失踪士兵的情况,这是3营7连10班的新兵孙占鳌。据连队干部反映,这名新兵平时表现积极,思想上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 就在整个团部为失踪的新兵忧心忡忡的时候,一个意外的好消息传来了。第二天一早,失踪的新兵孙占鳌自己回到了连队。 这名新兵不仅平安归来,还带回了一些战利品。他从敌军阵地上带回了一部电话机、一捆完整的电话线,甚至还有几个未开封的罐头食品。 孙占鳌向连队报告了他夜间的经历,这个报告立即引起了团部的高度重视。在被带到团长朱玉荣面前时,这个新兵详细讲述了自己的冒险经历。 原来,孙占鳌是想抓一个美军俘虏立功,便趁着夜色摸到了162高地。他在铁丝网外等了很久,却始终没有发现一个敌军哨兵的身影。 这个发现让他产生了疑惑,于是大着胆子穿过了铁丝网。他小心翼翼地爬到了一个地堡前,发现里面只有一挺重机枪,却连一个士兵的影子都看不到。 更令人惊讶的是,孙占鳌沿着战壕走了很远,整个162高地上竟然空无一人。由于无法带走笨重的重机枪,他只好拿了一些便于携带的物品返回。 这个消息立即引起了朱玉荣的高度关注。他立即组织侦察兵对美军的活动规律进行了详细观察,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重要规律。 美军部队每天傍晚七点左右会撤离162高地,到第二天凌晨四点才重新进入阵地。这个时间段正好避开了志愿军惯常发动夜袭的时间。 进一步的侦察发现,敌军这种调动并非临时行为,而是一种固定的战术安排。美军显然是担心志愿军的夜袭,采取了这种规避战法。 这个发现让朱玉荣看到了战机。敌军这种固定的调动模式,虽然避免了夜袭的危险,却也暴露出了防御体系的一个致命弱点。 更重要的是,侦察兵发现161高地和162高地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虽然白天两个高地能够互相支援,但夜间162高地的撤离会让这个防御体系出现明显的漏洞。 团部迅速对敌军的这一战术漏洞进行了研究。从战术角度来看,如果能够悄无声息地占领162高地,就能打破美军两个高地互为依托的防御体系。 根据美军的活动规律,朱玉荣制定了一个周密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要在敌军撤离后,悄无声息地占领162高地。 3营7连被选为这次行动的主力部队。由于孙占鳌已经熟悉地形,他成为了这次行动的重要向导。 8月16日晚上8点,当确认美军已经按照惯例撤离后,7连开始了行动。借着夜色的掩护,整个连队像一条潜行的巨蟒,悄无声息地靠近了162高地。 这次行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志愿军战士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整个高地。在高地后方,他们还发现了一条美军经常使用的小路。 占领高地后,7连立即开始构筑工事,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按照美军的规律,他们会在凌晨4点重新进入阵地。 17日凌晨4点,一个美军排沿着惯常的路线向162高地走来。他们完全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伏击。 当美军进入预设的伏击圈后,7连的火力突然爆发。这场遭遇战来得突然,美军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的反应。 161高地上的美军听到枪声后试图增援,但早有准备的志愿军迫击炮立即开火,将他们牢牢压制在阵地上。美军的增援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 趁着这个战机,357团对161高地和坪村南山的其他美军阵地发起了总攻。这次进攻出其不意,美军的抵抗很快就被突破。 在这场战斗中,357团付出了代价,其中就包括这次战役的功臣孙占鳌。这名年轻的新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后被追授一等功。 朱玉荣在这次战役中展现出的军事才能,为他日后的军旅生涯奠定了基础。他后来成为了40军军长,成为了新中国的一位名将。  

0 阅读:102
鉴史忆往呀

鉴史忆往呀

欢迎关注,跟着小编一起看历史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