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骂鲁迅是“封建余孽”,鲁迅骂郭沫若是“处女媒婆”“衣冠禽兽”,两人未见一面

幽谷清风拂 2025-04-09 15:03:36

郭沫若骂鲁迅是“封建余孽”,鲁迅骂郭沫若是“处女媒婆”“衣冠禽兽”,两人未见一面,却互怼了15年,最后却突然和解了。郭沫若甚至还在鲁迅死后写出肉麻挽联,说出很多肉麻话,为何如此? 1920年那会儿,咱们中国正处于新思想和老观念打架的时期,文学圈也是各有各的看法。郭沫若和鲁迅都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可他们的文学想法完全相反。郭沫若觉得文学得激进,得推动社会变革;鲁迅呢,他觉得文学得深挖社会的问题,直面现实。这俩人的不同想法,后来就成了他们吵架的导火索。1920年的时候,郭沫若头一回看了鲁迅写的《头发的故事》。他承认鲁迅挺有才,但觉得鲁迅的写作风格有点儿让他失望。在郭沫若看来,鲁迅的文字太冷冰冰了,没啥温度,就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虽然能把社会的黑暗面剖开来给人看,可却没给大伙儿指条明路。那时候,郭沫若正和成仿吾、郁达夫他们一块儿搞“创造社”,主张文学得热血,得能鼓动大伙儿去改变社会。他觉得鲁迅的文学太消沉了,没法让人鼓起勇气去斗争,不符合他们“革命文学”的那一套。 虽说郭沫若不赞同鲁迅的文学观念,但他心里还是挺佩服鲁迅的才气的。到了1921年,“创造社”一个劲儿地推广革命文学,鲁迅看了就站出来反驳,说他们的作品虽然感情丰富,但没啥内涵,只是表面上的革命。郭沫若一听这话,就回敬鲁迅,说他是“封建社会的尾巴”,还批评鲁迅的文学光发现问题,不提供解决办法。这么一来二去的,两人的争吵越来越激烈,误会也越来越大了。日子一天天过去,鲁迅和郭沫若之间的疙瘩一直没解开。一个说文学得深挖社会的毛病,另一个呢,梦想着一下子改变社会。鲁迅看不惯“创造社”的文学,觉得太冲动又没内容;郭沫若呢,他觉得鲁迅的文章虽然尖锐,但没啥实际帮助。这两人从没面对面聊过,可他们用文字斗了15年。 1936年,鲁迅因为生病走了,这事儿让大伙儿都惊呆了。郭沫若开始琢磨他们之间的争吵,虽然想法不一样,但他也得承认,鲁迅的文学作品已经牢牢地在中国现代文学里站稳了脚跟。鲁迅走后没几个月,郭沫若写了篇很感人的悼念文章,说鲁迅是“国家的顶梁柱”,用最重的话表达了对鲁迅的尊敬和怀念。这场斗了好多年的架,没想到最后会这样结束,给咱们的文化史上留下了既复杂又让人惋惜的一页。

0 阅读:21
幽谷清风拂

幽谷清风拂

幽谷清风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