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军师长李碧光被俘,面对审问,他提了一个奇怪的要求:“能否帮我给周恩来发一封电报?放心,电报内容就八个字!”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即将打响,解放军正在全线推进。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役中,解放军88师遭遇了一支正在撤退的国军部队,这支部队就是国民党的312师。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312师的官兵们纷纷投降,其中包括一位身份特殊的军官——312师政工处长兼副师长李唯平。当时的战俘营里关押了数百名国军官兵,而李唯平就在其中。 解放军88师训练团团长钱申夫来到战俘营视察,这本是一次普通的例行视察。就在钱申夫准备离开时,一个意外的场景发生了:一名战俘突然抓住他的手,情绪激动地喊出了他的名字。这位战俘正是李唯平,他对钱申夫说:"老同学,你还记得我吗?"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在场的解放军战士们都紧张起来。但钱申夫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老同学",很快就认出了这个人。 面对这样的"老同学",钱申夫直接问他:"你是不是叛变了?"这个问题并非无理取闹。在当时的形势下,确实有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同志成了叛徒。 然而,李唯平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他只是提出了一个看似荒谬的要求:"请你帮我给周恩来同志发一封电报,就八个字:我党有无黎强同志。" 钱申夫立即写了报告,将这件事上报给上级。两天后,一封加急电报从中央军委发来,上面只有简短的九个字:"速送黎强同志来北平。" 看到电报中的"同志"二字,钱申夫瞬间明白了一切。李唯平并非叛徒,相反,他很可能是我党的秘密工作人员。 1935年的成都,一位20岁的青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成都师范学校。这位青年就是李碧光,也就是后来的李唯平。 在成都师范求学期间,李碧光遇到了两位改变他一生的人物。一位是担任学校"国音"教员的车耀先,另一位是四川老乡周俊烈。 车耀先和周俊烈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和培养李碧光。他们认为李碧光性格沉稳、不张扬,而且具有极强的社交能力,这些都是一名地下工作者必备的素质。 1938年,李碧光完成了在成都师范的学业。经过三年的考验,他已经完全得到了车耀先和周俊烈的信任。 两位老同志一致认为,李碧光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培养的条件。他们决定将这位优秀的年轻人送往延安,接受更系统的革命教育。 到达延安后,李碧光被送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他改名为李唯平。 在抗日军政大学期间,李唯平表现优异。他不仅认真学习革命理论,还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其中就包括后来的88师训练团团长钱申夫。 半年后,组织决定将李唯平派往华北前线。但就在他刚到达八路军总部后,一份新的任务等待着他。 组织要求李唯平返回四川,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在此之前,组织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个特殊的联络暗号,这就是后来至关重要的"黎强"代号。 这个代号是董必武同志亲自为他取的,取"力强"的谐音。周恩来也知道这个代号,它成为了李唯平日后与组织联系的重要暗语。 组织告诉李唯平,如果在工作中失去联系,可以向任何党组织提出请求。只要问一句"我党有无黎强同志",组织就能确认他的身份。 1940年,李唯平回到四川后,通过翟自湘的关系认识了国民党四川省党部组训处组织科科长周壁成。经过一番精心布局,他成功获得了进入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机会。 通过周壁成的推荐,李唯平进入了成都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七期学习。这个班级专门培养政治情报工作的人员,正是李唯平需要的身份掩护。 1946年,一件事情考验着李唯平的智慧和胆识。他在大牢里发现了当年把他带上特工之路的"师父"周俊烈。 为了营救周俊烈,李唯平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他先是向特务机关高层抱怨监狱人满为患,建议释放一批没有价值的犯人。 在获得高层同意后,李唯平又通过各种关系,成功将周俊烈的名字列入释放名单。 随着工作的深入,李唯平还面临着一个特殊的问题:婚姻。一个位居要职的国军军官长期不结婚,必然会引起怀疑。 经过慎重考虑,李唯平与国民党成都党部书记赵选的女儿赵蜀芳结婚。赵蜀芳为人善良,从不过问政事,这段婚姻既保护了李唯平的身份,也没有影响他的地下工作。 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在这种情况下,李唯平被任命为国民党312师政工处长兼副师长,被派往前线。 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李唯平接到命令,要带领312师撤往台湾。这本是一个继续潜伏的机会,但在撤退途中遭遇解放军,全师被俘。 被俘后,李唯平通过"黎强"这个特殊暗号,成功与组织取得联系。经过中央军委确认,他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回到革命队伍中。 新中国成立后,李唯平继续在重要岗位上工作,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1999年3月2日,这位为革命奋斗一生的老同志在北京逝世,被安葬在八宝山。
解放战争时期,为什么国民党军队只要是被我军包围了,就大多数都难逃覆没的结局?他们
【6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