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2月29日,冯玉祥让鹿钟麟杀掉徐树铮,鹿钟麟接到命令后,感到兹事体大,一时犹豫了,冯玉祥则怒吼道:“天塌了有柱子接着,你怕什么。 北洋军阀时期的恩怨情仇,往往都与权力和金钱息息相关。在这场历史大戏中,陆建章、冯玉祥和徐树铮三人的关系,堪称是一个典型的缩影。 陆建章出身安徽蒙城,早年追随袁世凯参与新军改革。在军中,陆建章以赏罚分明著称,对于表现突出的士兵从不吝啬提拔。 年轻的冯玉祥就是在这样的机缘下,得到了陆建章的赏识。作为一名普通士兵,冯玉祥凭借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很快就在陆建章的提携下获得了连长职务。 然而,这份师生情谊却在1918年6月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暗杀打破。当时,陆建章正在天津参加各省军事长官会议,讨论对南方用兵和总统选举的问题。 徐树铮以商议要事为名,邀请陆建章前往奉军司令部。基于对北洋老前辈身份的自信,陆建章带着几个随从就赴约了。 在奉军司令部的花园里,两名持枪士兵突然开枪,当场将陆建章击毙。这起震惊军界的暗杀案,背后是皖系军阀倪嗣冲和徐树铮的精心策划。 消息传到冯玉祥耳中,他虽然震怒但却无能为力。当时的皖系军阀势力强大,段祺瑞和徐树铮掌控着北方的军政大权。 陆建章的家人多次找到冯玉祥,恳求他为陆建章报仇。但是,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军阀,冯玉祥深知不是皖系的对手,只能暂时按捺这口气。 1920年的直皖战争彻底改变了北方军阀的格局。皖系军阀在这场战争中遭遇惨败,段祺瑞不得不通电辞职。 作为段祺瑞的得力助手,徐树铮被直系军阀通缉,不得不逃往日本避难。但是这位"小扇子"并没有就此认命。 1921年初,徐树铮秘密潜回国内。他先后辗转福建和浙江,联络昔日的皖系旧部,试图组织一支军队对抗北京的直系政权。 这个计划很快就以失败告终。徐树铮随即转变策略,将目光投向了孙中山领导的广州革命政府。 1922年初,徐树铮在桂林见到了孙中山。他向孙中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联合孙中山、段祺瑞和张作霖三方势力,共同推翻直系军阀的统治。 孙中山对这个提议表示赞同。于是徐树铮立即北上天津,成功说服段祺瑞重返政坛。 同年,直奉战争爆发。奉军在这场战争中遭遇重创,这给了徐树铮新的机会。 他开始在各地奔走,鼓动地方势力宣布军事独立。然而这些尝试都没有取得成功,徐树铮再次被迫出国避难。 1924年,政局再次发生巨变。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突然倒戈,占领北京并软禁了直系首领曹锟。 冯玉祥和张作霖联手支持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徐树铮认为这是一个傀儡政权,劝说段祺瑞不要接受这个职位。 但段祺瑞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相反,他任命徐树铮为专使,前往美国、欧洲和日本进行考察。 1925年12月,结束考察的徐树铮回到国内。此时的北方政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冯玉祥与张作霖的关系破裂,浙江新军阀孙传芳正与北上的奉军交战。 面对这种局势,徐树铮依然没有放弃重振皖系的想法。他首先调解孙传芳和张作霖的矛盾,试图化解他们之间的军事冲突。 1925年12月23日,徐树铮来到北京,与段祺瑞商讨未来的政治计划。当时的北京局势动荡不安,政变的阴云笼罩着整个城市。 段祺瑞预感到冯玉祥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劝说徐树铮尽快南下避险。在徐树铮离开后,段祺瑞在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张匿名纸条。 纸条上写着:"又铮万不可南去,去必死"。段祺瑞立即派人将纸条送给徐树铮,但这位久经政场的老手并未将警告放在心上。 12月29日,徐树铮登上了前往天津的火车。这个消息很快就通过京畿警备司令鹿钟麟传到了冯玉祥的耳中。 冯玉祥立即下令鹿钟麟处理掉徐树铮。面对这个危险的任务,鹿钟麟显得有些犹豫。 冯玉祥见状,立即拍案怒吼:"天塌了有柱子接着,你怕什么!"这句话彻底打消了鹿钟麟的顾虑。 鹿钟麟将任务转交给了第五师师长张之江。12月30日凌晨2点,火车抵达廊坊站时,张之江带着士兵将火车截停。 还在睡梦中的徐树铮被带到了张之江的司令部。在那里,张之江的手下用绳子将徐树铮勒死,为确保万无一失,还用门板将尸体压实。 徐树铮的死讯传出后,冯玉祥对外宣称这是陆建章的儿子为父报仇。这个说法显然无人相信,但也没有人敢公开质疑。 徐树铮的儿子试图起诉冯玉祥和张之江,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没有任何法院敢受理这个案件。这个法律意义上的公道,就此成为泡影。
1925年12月29日,冯玉祥让鹿钟麟杀掉徐树铮,鹿钟麟接到命令后,感到兹事体大
江樵品史
2025-04-09 16:15: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