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了斯卢茨基为什么要用杨皓宇的逻辑,我没有说他使用杨皓宇的对错。因为对错这个事,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我们只能静观其变。
如果申花接下来能不断赢球,如果申花能拿到联赛冠军,如果杨皓宇被斯卢茨基这个赛季练出来了,这些就不再是问题了。
当然他对于杨皓宇的使用逻辑上能说得通,但斯卢茨基的执教有一些问题也已经摆在了桌面上。
这些问题里,有一些没有讨论的价值;比如说斯卢茨基团队的技战术打造能力确实一般,申花的比赛缺少阵型、战术的变化。但菱形中场也好,圣诞树也罢,这就是他的理念,他也只善于这套东西。任何一个教练带队,肯定都是把自己擅长的东西拿出来;所以与其批判斯卢茨基的技战术设计单一,那不如直接说教练没找对。
斯卢茨基当前真正应该改善的问题在于临场!
1、临场调整的时间点。每个教练组在赛前都会研究对手,都会对比赛设计相应的计划;但不是每场比赛的进程,都会根据教练组赛前设定好的计划去走,临场调整出色的教练,很多时候发现问题,他不会考虑比赛是只打25分钟,还是30分钟,他发现要调会换的很果断。
但斯卢茨基的临场给我的感觉,他还活在三换时代。60分钟下杨皓宇,80分钟上猴哥,比赛结束前再换下一个体能透支的球员,这就是三换时代的换人节奏。
但问题在于,现在不是三换时代了,算上中场休息,一个队理论上每场可以有4次换人机会,5个换人名额,而且你的板凳上有人啊!
出现了问题,有人,但非要拖到他习惯的时间点才换,本赛季斯卢茨基在某些比赛的临场调整就是不合格。
2、临场的急躁情绪。去年给他的目标是前三就行,成绩压力也不大,旁边还有个常务副教练有时候也会帮他做一些临场的决定,所以去年斯卢茨基可以在很多时候坐着摇摇椅,非常轻松。今年背负夺冠使命,也是合同年,本身成绩压力也大了,再加上常务副教练一走,临场主要就靠他自己了。今年的斯卢茨基不少比赛,在场边是肉眼可见的显得比较急躁。
但问题在于,如果把一个球队比较军队,那主教练就是司令;而申花又没有一个“强势”的总经理和中方助教,实际上斯卢茨基目前在申花相当于司令兼政委。
那么当司令兼政委自己都在场边急了,他会不会把这种急躁的情绪传递给球员?
何况临场指挥,很多时候需要主教练在冷静的情况下展现睿智,他显得很急躁,那他还能在冷静中做出重要的决断么?
与斯卢茨基临场问题相伴的,是斯卢茨基保守的用人方式,会不会让球员“懈怠”?
原因很简单,赛程再密集,也是一套主力阵容往死里操。部分球员明明状态不好,但只要不受伤依旧打满90分钟,替补球员根本看不到机会。时间长了,主力可以靠赢球奖维持动力,上不了场的这些球员,你觉得他在你手下踢球有什么动力?
那如果替补球员没有动力,这个球队怎么维持良性竞争,你真的打算14、5个人打完这个赛季么?
不管是临场显得很急躁,还是用人趋于保守的背后,都跟斯卢茨基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有关。主教练承受巨大压力的时候,同样需要有人去对他进行心理疏导。
以孙晓天的性格以及履历,让他管斯卢茨基,对斯卢茨基进行心理疏导显然不现实。
这种心理疏导,你可以通过他的经纪人作为中间人去进行沟通。
但最合适的人选就是谷际庆亲自出面。
也别说谷际庆很忙没空之类的,上港的张敏不忙么?上港过去几年没有总经理或者常务副总、副总么?那为什么出了问题,张敏亲自在一线扑火呢?
因为张敏不光是俱乐部一把手,也是集团高层,他出面代表的是集团的态度。
同样的,孙晓天在申花就是个打工人,而谷际庆出面很多时候,才能代表资方的态度。
而这些在中国的老外,他不一定会把这群“打工人”放在眼里;但他看在“人民币”的份上,一定会对资方代表充满敬畏。
当然这个话题又会衍生到另外一个问题——久事到底有多想拿联赛冠军?
而斯卢茨基的问题,外援前锋的问题,二转调不调外援,其实都跟久事到底有多想拿联赛冠军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