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16岁的张作霖落难乞讨,却被孙寡妇看上,孙寡妇解开衣扣,掏出一块腰牌给他“拿着,出入后院方便!”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收留,成全了张作霖也成全了她自己。 张作霖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亲虽然条件有限,却很是负责,曾让他读过几个月的私塾,习得一些基本文字。然而命运多舛,张作霖的父亲因与村里赌徒发生纠纷,最终被对方打死。 悲痛与愤怒中,张作霖与哥哥共同为父报仇,将那位害死父亲的赌徒杀死。这一举动虽然出于孝道,却也让兄弟二人成为了官府的通缉对象。为了不连累弟弟,张作霖的哥哥决定独自承担罪责,自首受刑,而年少的张作霖则随母亲回到外公家暂避风头。 1891年,已是16岁的张作霖,眼看寄人篱下的日子越发艰难,不愿继续给亲人增添负担,便辞别母亲,独自踏上了谋生之路。 离开家乡后,张作霖跋涉了十多公里,来到了高坎镇。这段路程对一个少年来说并不轻松,尤其是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到达高坎镇时,张作霖已是饥肠辘辘,体力不支。 在镇上游荡时,他看到一户大院墙边聚集着一群工人,正在热热闹闹地吃饭。打听之下才知道,这是当地的孙姓大户,正雇人收麦,除了工钱外还管饭食。饥饿难耐的张作霖见状,不顾风险,悄悄混入工人队伍中,领到了一份饭菜。 这样的蹭饭行为一连持续了几天。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张作霖的"偷吃"行为最终被孙家管家发现。管家大怒,叫来几个壮工,将张作霖痛打一顿,指责他不劳而获,吃白食。 就在张作霖被打得体无完肤之际,孙家的女主人——人称孙寡妇的主妇出现了。她看到瘦弱的少年被打成这样,顿生恻隐之心。 孙寡妇制止了管家的暴行,仔细询问了张作霖的来历和遭遇。听闻他的身世后,孙寡妇动了怜悯之心。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孙寡妇解开衣扣,从贴身的位置掏出一块家族腰牌,递给了张作霖,同时说道:"拿着,出入后院方便!" 这块腰牌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张作霖得以在孙家吃住的凭证,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张作霖感激涕零,当场拜孙寡妇为干娘,表示愿意为她效劳,报答这份救命之恩。 有了腰牌,张作霖便正式成为了孙家的一份子。最初,他只是帮忙做些粗活,如搬运物品、打扫院落等。但张作霖的聪明才智逐渐显露出来。 他不仅做事勤快,还善于观察思考。在帮助孙家处理商业往来时,张作霖展现出非凡的判断力和谈判技巧。 看到张作霖的潜力,孙寡妇开始有意培养他,教导他为人处世之道、商业经营之法,甚至让他接触家族的账目和生意往来。 在孙寡妇的庇护下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张作霖意识到自己不能永远依靠他人的恩惠。怀揣着对干娘的感激之情,他决定离开高坎镇,寻找更广阔的天地。当时的东北地区局势动荡,张作霖看准时机,投身军旅。 初入军营的张作霖从一名普通士兵做起。军队生活艰苦,但他在孙家磨练出的坚韧品性使他能够从容应对。他勤学苦练军事技能,逐渐在同袍中脱颖而出。 凭借着战场上的功绩和过人的谋略,张作霖开始获得上级的赏识。从小队长到连长,再到团长,他一步步攀升军职。 张作霖的势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小股武装,发展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军事力量。他凭借着过人的政治智慧,逐渐从土匪出身的小军阀,转变为手握重兵的实权人物。 在权力达到一定高度后,张作霖派人寻找孙寡妇的下落。当得知她仍在高坎镇生活时,他亲自前往拜访。多年未见,昔日的落魄少年已是军政要员,而孙寡妇则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重逢时,张作霖仍然恭敬地称呼她为干娘。 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张作霖为孙寡妇置办了上好的房产和肥沃的田地。他确保孙寡妇晚年生活无忧,不仅衣食无忧,还能享受到当时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优越条件。 随着张作霖的权力不断攀升,他最终担任了陆海空三军总司令的显赫职位。这一时期的张作霖,已经是民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军阀之一,受到国内外势力的重视。 每逢重要节日,无论公务多么繁忙,张作霖都会抽出时间亲自前往高坎镇看望孙寡妇。在一些重要的政治场合,他还会公开提及孙寡妇对他的恩情,将自己的成功部分归功于这位恩人的善举。 在张作霖事业巅峰时期,孙寡妇病重。不幸的是,此时的张作霖正处于关键战事中,无法亲自前往探望。当得知孙寡妇去世的消息时,战事已经告一段落,张作霖第一时间赶到了她的墓前。 面对恩人的坟墓,张作霖亲自上香跪拜,为未能在孙寡妇生前最后一面而深感愧疚。从此以后,即使成为了"东北王",张作霖也坚持定期亲自前往扫墓,从未间断。
1891年,16岁的张作霖落难乞讨,却被孙寡妇看上,孙寡妇解开衣扣,掏出一块腰牌
品古观今呀
2025-04-10 09:42:51
0
阅读:113
今生有缘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