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中国选择反抗是大错误,将失去特权,美国拥有最大筹码 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CNBC镜头前抛出这句话时,他或许没料到,中方的回应会如此干脆。4月9日中午,中国将美国进口商品关税从34%直接拉高到84%,同时将12家美企列入管制名单。 没有电话,没有谈判,只有白纸黑字的反制清单。这场被美方预设为“中国服软”的戏码,开场十分钟就演成了硬碰硬的对抗。 贝森特的核心逻辑是美国作为全球最大贸易逆差国,手握“你不卖我就没饭吃”的王牌。但翻开数据会发现,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降至14.7%,而“一带一路”贸易份额飙至47%。 更讽刺的是,美国引以为傲的逆差中,藏着苹果手机这样的“伪逆差”,每部iPhone中国仅赚5%组装费,60%利润流向美国硅谷。 这种“顺差在中国,利润在美国”的畸形分工,让“筹码论”更像一场自我感动的政治表演。 而且华盛顿的决策者似乎忘了,关税大棒从来是双刃剑。 2024年美国核心通胀4.2%的涨幅中,34%来自进口商品涨价。为压制通胀,美联储被迫维持高利率,直接导致苹果研发投入缩水12%。 当特斯拉因为中国锂电池关税多付38%成本时,马斯克连夜将生产线搬到了泰国。这种“制裁-通胀-衰退”的死循环,正在掏空美国制造业最后的竞争力。 贝森特另一重施压话术是“贸易伙伴都在排队领优待”,暗示中国不配合就会掉队。 但现实是,欧盟刚通过对美25%报复性关税,日本加速推进“去美国化”供应链,沙特阿美甚至把原油深加工项目全部交给中石化。 RCEP区域内90%商品零关税的虹吸效应,让所谓“美国优先”的谈判桌越来越冷清。 甚至在服务贸易领域,美国对华年顺差265亿美元的教育、旅游、金融等服务,恰是中方尚未动用的反制武器。 若关闭这块“安全阀”,哈佛大学将失去12%的中国留学生,好莱坞大片在华票房可能腰斩。 就像围棋中的“气眼”,美方看似围住了货物贸易的实地,却放任服务贸易这条大龙被中方捏住命脉。 当特朗普在推特上念叨“北京何时来电”时,中方的行动已经说明一切:84%关税精准打击美国农产品和化工品,这些恰恰是共和党票仓州的支柱产业。 而同期中国对全球其他地区的关税降至7.3%,比特朗普鼓吹的“对等10%”还低。 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让美国农民在社交媒体上刷屏质问:“我们的大豆凭什么要比巴西多付84%入场费?” 翻开历史会发现,早在2018年贸易战时,美国曾威胁对华征收25%关税,结果导致沃尔玛圣诞树涨价30%,最终由美国消费者买单。 如今84%的关税核弹落下,亚马逊上中国制造的日用品价格一夜跳涨,而义乌商家早已通过中欧班列把订单转向欧洲。 或许用不了多久,华盛顿就会明白:真正的筹码不在海关账本上,而在谁能定义下一代世界经济的技术标准。 至于那通被期待的电话?它永远不会来。 因为棋盘早已换到了美方不熟悉的战场。
美国财长:中国选择反抗是大错误,将失去特权,美国拥有最大筹码 当美国财政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4-10 12:42:22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