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这次真要起飞了?当大陆对美国产品加征34%的关税时,香港却反其道而行之,依然对美国产品实行零关税,直接让香港成了中美贸易战的免税天堂!这究竟是为什么? 在中美贸易摩擦硝烟渐浓的日子里,香港特区政府的一个表态格外引人关注。 4月6日,时任财政司司长的陈茂波公开确认,香港将继续坚守自由港的角色,保障货物、资金和信息的自由流动。 这番话的背后是香港作为独立关税区的独特地位,及其一贯奉行的零关税政策。 就在此时,一河之隔的内地市场正经历着另一番景象。由于反制措施,部分从美国进口的商品被加征了高达34%的关税。 这意味着消费者熟悉的某些美国货,比如一部苹果手机,价格标签上的数字悄然上涨。要么接受更高的价格,要么另寻选择,这成了摆在不少内地消费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香港的零关税政策,在此刻凸显了其不同的运作逻辑。 当内地对特定美国商品筑起关税壁垒时,香港依然对这些商品敞开大门,不设额外关卡。 这种制度性的差异,直接反映在了零售价格上。同一件美国商品,在香港的售价得以维持相对稳定和低廉,与内地市场的价差骤然拉大。 于是,一股早已存在的消费潮流被注入了新的动力——赴港购物。 过去,吸引内地游客的是汇率差和普遍的关税优势。而在那段特殊的贸易摩擦时期,针对那些受关税影响的美国品牌,香港的价格优势变得格外突出。 精打细算的消费者甚至发现,专程去一趟香港购买,即便算上路费,也可能比在内地直接购买更划算。 这种价格洼地的效应,自然为当时寻求提振的香港零售业和旅游业带来了一线希望。 如果价格优势能够持续吸引内地游客,无疑将为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服务业和旅游业,注入一股暖流。 然而,香港并非完全置身事外。需要正视的是,美国当时挥起的关税大棒,并未将香港和澳门排除在外。 这意味着香港本地生产并输往美国的产品,同样要面对被加征关税的挑战。同时,香港的零关税便利,主要体现在终端消费品和奢侈品上。 对于大宗商品贸易,比如试图借道香港以规避内地高额关税的美国农产品,实际操作层面困难重重,效果非常有限。 美国出口商在中国市场的整体销售,依然受到了贸易战的沉重打击。 说到底,这场中美贸易摩擦中的香港角色,恰恰生动展现了“一国两制”下其独特的经济地位。 它也折射出在全球化的贸易冲突中,各种力量如何复杂地交织,最终影响到区域经济的脉动和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选择。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来源:中美互加34%关税,中国香港或成“免税天堂”——2025-04-08 ·葡萄酒杂志
香港这次真要起飞了?当大陆对美国产品加征34%的关税时,香港却反其道而行之,依然
住顶楼小邹
2025-04-10 14:47:13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