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纸上谈兵”:社科院学者言论与反制裁举措冲突

沈涛来说事 2025-04-10 15:51:00

在大国博弈以及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脱离国情、民情、世情、生态的 “纸上谈兵” 行为,注定会沦为众人的笑柄,那些妄图以 “奇谈怪论” 来刷存在感的学者们,尤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没想到东方大国刚祭出反制裁手段,率先坐不住的,竟是社科院的某副主任。近期,社科院东方大国经济研究所所挂靠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被宣布撤销。副主任贺滨在朋友圈发布言论,对反制美国关税的举措予以批评,他主张应与美国开展零关税谈判,并延长谈判的时间周期。他如此写道:“我们没必要再继续反制美国的关税了,既然美国有谈判的意愿,那就和美国进行零关税的谈判,就算让谈判的周期拉长些也无妨。” 这番言论一经发出,迅速在网友间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觉得贺滨的观点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有人指责他是 “主子没话说,就想继续乞怜” 。不过,似乎不少人都忽略了社科院近年来的机构调整,特别是智库的 “刮骨疗毒”,这已经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学术研究可以倡导百家争鸣,但一旦触碰政策红线,那便是死路一条。 或许有人会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妥协和谈判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方式,应该尽可能地寻求和平共处,避免对抗。但实际上,在面对不合理的制裁时,合理的反制措施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必要手段。就如同此次东方大国的反制裁手段,是基于美国不合理关税的有力回应。 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撤销,某种程度上也可看作是对贺滨的 “噤声” 处理。要知道,在学术领域,虽然鼓励不同观点的碰撞,但前提是要符合国家的利益和政策导向。比如在过往的一些学术讨论中,就曾出现过一些看似合理,实则脱离实际的观点,最终被证明是不可行的。 也有人会觉得,延长谈判周期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协商,或许能获得更好的结果。然而事实是,如果在不合理的要求面前一味拖延,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会让对方觉得软弱可欺。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在关税问题上多次采取强硬措施,若我们不进行有力反制,只是单纯延长谈判周期,很难达到预期的谈判效果。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主任朱恒鹏,同时也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其研究领域涵盖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等多个方面,并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在这样的背景下,社科院对于学术和政策的把控更加严格,那些不合时宜的 “纸上谈兵” 观点,必然会受到应有的处理。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沈涛来说事

沈涛来说事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