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半星]
春日荐片季电影东四十条曾经在东四十条生活了很多年,也算半个东四十条人,单纯被《东四十条》的片名所吸引,却没想到,叫这个名字,不仅仅是影片主要在以东四十条为辐射圈的北京东城区拍摄,而且,片中的两位主角,分别叫东四和十条。
其实,一直以来,不熟悉北京的朋友,都不太会断“东四十条”这四个字,往往会念成“东·四十条”,其实应该是“东四·十条”,因为东四这边有很多横向的胡同,从南向北,依次是东四一条东四二条一直到东四十四条,东四十条为什么这么有名,是因为后来街道拓宽,胡同已经不见,但直接成了一条东西贯通的主干道,东四十条也就变成了东四十条大街,西接上了平安大街,贯穿整个北京城。
再说回影片,拍摄地点对于很多北京人而言都非常熟悉,不仅有东四的几条胡同,也包括鼓楼大街那一片区域,以及还看到了左红墙右平房的国子监胡同夜色,影片取景最远不过是结了冰的西三坏外的永定引水渠。
但让人意外的是,影片两位主角,包括来自南方的东四受,与来自东北的十条攻,都不是北京人,以及影片中的众多入镜者,几乎没有一个北京人。所以,要把影片当做一部京味影片,估计会失望。但这也是影片的精妙之处,所呈现的,是一个北漂或者说是北京的外地街溜子生活中的北京,那是穿过了春夏秋冬的,看似毫无意义,却又相当享受人生的对话与闲逛。
从影片的立意与形式看,《东四十条》其实是中国版的《濑户内海》,两部作品在内核层面有着高度的相似,但在对话的本土化上,有有着精心的设计。譬如“出路在哪儿?人生没有出路”“瓜子吃起来没完,吃完了就完了”类似看似神经,实则富含哲理的台词比比皆是。观影现场非常安静,偶有笑声,影片结束后,坐身后的两位北京土著观众站起来说:“这就是两个神经病”,大概是对影片最精妙的回馈。
归根结底,这是一部非常魔幻的作品,魔幻在于许多的细节,比如一开场就是十条在胡同里剪发的场景,但剪发师傅也没有像惯常那样,给他用水壶把头发打湿,剪发过程也全是假招子,无论十条身上还是地上,看不到一点头发渣,就是比划了几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