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登基之后急于削藩,在短短一年之内,就以强硬的手段废黜了周王、代王、湘王等五位藩王,其中湘王朱柏更是被逼得全家自焚。这一举措让其他藩王个个都感到自身处境危险,这就相当于把大多数的宗室都推到了朱棣那一方。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义起兵的时候,宁王、周王等藩王要么直接给予支持,要么选择袖手旁观,这就削弱了建文帝的力量。
与此同时,建文帝重用黄子澄、齐泰等缺乏经验的文臣,还错误地任用只会纸上谈兵的李景隆作为主帅。李景隆在郑村坝、白沟河等关键战役中连续惨败,把朝廷的主力部队都给葬送了。
再看朱棣,他镇守北平将近二十年,常年与蒙古作战,他手下的燕军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而且在收编了宁王的精锐部队“朵颜三卫”之后,战斗力更是成倍增长。而朱元璋为了确保皇权,在晚年接连兴起大狱,大肆屠戮功臣名将,这就导致建文帝几乎没有可用的良将。
朱棣以朱元璋《皇明祖训》中的“清君侧”条款为名义起兵,把矛头指向齐泰、黄子澄等“奸臣”,为自己的反叛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同时,他严格命令军队不得侵扰百姓,从而争取到了民心的支持,形成了“得道多助”的局面。
朱元璋赋予藩王军事特权以拱卫边疆,却没有预见到宗室内斗的风险。朱棣作为北方九边藩王中的首位藩王,不但手握重兵,而且由于太子朱标、秦王朱樉等兄长早逝,他成为了宗法继承序列中的实际第一人,他夺取皇位具有潜在的“合法性”。
在这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朱棣最终冲破了藩王造反必败的历史规律,成为了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