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非常治愈人心的话:“年龄越大你就会发现,其实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朋友,你也没有时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10 21:47:22

一段非常治愈人心的话:“年龄越大你就会发现,其实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朋友,你也没有时间去维持那么多朋友关系。人最终获得快乐和自由只有两件事,第一个你有足够的经济基础,第二个你的家庭关系和谐,这就足够了。很多人的问题就是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上。”   人在40岁时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关系。   对于很多人来说,曾经充满热情的岁月,渐渐地被繁重的工作和家庭责任所取代。   以前,朋友是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人们的社交圈子也发生了变化,逐渐意识到,真正重要的东西不再是朋友的数量。   在年轻时,无论是为了工作上的合作,还是在闲暇时找到共鸣的人,结交朋友似乎是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40岁之后,工作压力和家庭责任让人无暇顾及更多的社交活动。   每一天,除了为家人和事业而忙碌,人们也开始反思,自己真正需要的是哪一类人和关系。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与其去维持大量的社交圈,不如把精力集中在更亲密、直接的关系上。   此外,日常生活的重担也让人难以抽出时间去经营和维系广泛的朋友网络。   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许多人渐渐明白,朋友并不是生活的唯一支柱。   亲密的家庭成员,特别是伴侣和孩子,才是陪伴自己走到最后的人。   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是人到中年后更加珍视的东西。   很多人开始意识到,父母的年纪也在不断增大。   很多年轻时未曾理解的父母辛劳,但父母渐渐步入老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这时候,作为子女的责任感变得更加突出。   与其将时间花在社交聚会中,不如更多地陪伴在父母身旁。   对于40岁之后的人来说,生活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寻求外界的认同。   他们开始更加重视内心的充实。   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最为重要的依然是自己和家人的关系,朋友的多少似乎已经不再那么重要。   能够和自己相处,拥有真正的支持,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一项长期心理学研究,研究人员追踪了近500名学生二十多年的心理发展。   这项研究从1992年开始,涉及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大多只有18岁左右。   研究从他们大学一年级开始,至毕业后的20年左右。   这项研究关注的是外向性、责任感、开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研究人员发现,时间推移,参与者在责任感和宜人性上的得分明显上升,尤其是在毕业后的二十年里,责任感的提升尤为突出。   随着年龄增长,个体更加注重稳定的生活和履行社会责任。   在此过程中,外向性和神经质的得分则有所下降。   此外,研究还发现,人的开放性在这一过程中变化较小。   在步入中年时,个体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望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变。   然而,个体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研究发现,从毕业到中年,所有类别的人生目标重要性都有所下降。   曾经渴望在公共事务中取得影响力的理想,在中年时期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很多人在步入中年后,仍然坚信帮助他人、参与志愿活动或支持公益事业是有意义的目标。   而人们可能不再期望成为政治领袖,或在公共事务中有显著的影响力。   当某些目标已经达成或看似无法实现时,个体自然会调整自己对这些目标的重视程度。   中年是一个充满反思的阶段,许多人在此时开始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中年时期,尽管许多人放弃了一些曾经渴望的目标,但他们的幸福感却反而有所提升。   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更加懂得如何平衡自己对不同目标的期望。   研究表明,人的人生目标不仅受年龄的影响,还会受到个性变化的作用。   一项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追踪了900多名年龄从18岁到92岁之间的成年人,调查他们对个人成长、工作目标以及亲社会性目标的看法。   这项研究表明,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个体对个人成长和职业目标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但对社会性目标的关注却随之提高。   研究还指出,感受到目标更容易实现时,个体的主观幸福感通常更高。   研究表明,大学四年的经历并不会导致个体的人格发生剧烈变化,而在毕业后的20年内,人生目标的变化才显得尤为显著。   人的人格在早期阶段的塑造相对稳定,真正的个性变化发生在成熟期,尤其是在承担更大社会责任和角色时。   参考文献:[1]王宇,瓦雨晴.新时期初知识分子书写中身体维度的复活——以《人到中年》为中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2):45-52  

0 阅读:28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