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之所以不选择南下,是因为教员通读历史,知道占据四川最后夺取天下的一个都没有。

零零说史 2025-04-11 20:32:48

长征之所以不选择南下,是因为教员通读历史,知道占据四川最后夺取天下的一个都没有。

南下无法向革m高潮区发展,反而变成与当地军阀和老蒋部队争夺地盘的局面。

军阀最大的特点是:你从我这过境,我也把你礼送出境,或者小打小闹敷衍老蒋,但不会下死手。

但如果要抢地盘甚至取我而代之,那就只能往死里打了……

由于四川天然的地理隔绝,红军进入四川后,就算能肃清所有的军阀,在四川境内开展全面的土改,影响力最多只能辐射到云南和贵州,最后只能在本土化中一点点腐蚀和被消灭掉。

等有志于革m的这批人没了,后人还会有动力吗?

看历史应该知道,所谓打进成都吃大米,那就是老鼠进笼而已。

自古以来,你只要进了蜀地割据,那基本就只能偏居一隅等死了。

历史上割据四川的政权,有一个算一个,结局都是人亡政息。

做得最好的诸葛亮,终其一生的梦想都是打出汉中,不顾一切地向北征战,可他去世后,想继续北伐的人越来越少,也很难再调动四川当地有权有势的人一起去争夺天下。

教员之所以超出别人一大截,就在于他最能看透事情的本质,最擅于抓主要矛盾。

任何事情分析起来都有一堆因素,让人难以取舍,看不清理还乱,高手就强在迅速找到最关键的因素。

教员的思路是,我们在政治上是进攻的,要去领导革m高潮的来临,而不是坐等革m高潮。

红军为什么缩小,为什么这么困难?

因为长期徘徊于西南,西北困苦之地,没有财源粮源兵源补充,而要发展壮大,就要去北面,去东面。

为什么红军能生存发展壮大?根本原因是红军在生产力上的进步性,同等资源,能够动员更多的人财物力。

能做到这个地步,主要是八路军虽从没有成建制地消灭日军一个大队以上的兵力,但八路每天都在想办法搞日本人,提高他们的侵略成本,让他们的侵略变成一个入不敷出的赔本生意,最后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教员最厉害的地方还在于,他不但喊出了北上抗日的口号,还带着大家真这样去做。

那时看着鬼子远比果党强大,但教员真带着队伍就迎上去了,然后发现在基层的管控上鬼子远不如果党,而我党最强的就是基层的治理,然后出现了鬼子赶走了国党,我党后脚就去建敌后根据地的局面。

能够在小日子最猖狂的时候敢于向敌后发展并提出《论持久战》,水平及魄力可见一斑。

而只有军队在打日本人时,这些饱受苦难的人民才会拿命出来帮你。

革m的真实口号,教员赋予的精简到一句话,为人民服务!

北上的成功是教员抓住了当时反帝反侵略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北上抗日这一顺应民心大义的政策方针,获得了民众普遍支持,影响了以张学良、杨虎城为首的爱国将士,发动西安事变形成抗日统一战线。

再次证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

那么要发展,就要把革m繁殖到更广大的区域。

至于红军为何一定要去陕北才有活路?

因为革m存在的基础就是白色政权中间存在间隙地带,可供红政权生存。

对于当时实力弱小的我党来说,只能在白色政权的夹缝中生存。

比如山区,边区,这些地方往往都是两三个省的交界处,历史从来没有假如,张国焘想的挺美,就算红军能搞定刘湘这些人,进去了也出不来了,被困死在四川。

等抗日战争打完了,老蒋把四川一围,直接完蛋,所以时代选择了教员,必须要北上,这样抗战打完了就能直取东北和苏联接壤获得支援。

南方已经不可能再呆了,华北也不行,东北是日本人的。

唯一能留的地方,要么陕北,要么新疆内蒙。

后者西路军也去探过了,实际上,红军唯一能去的地方,只有陕北。

其实的真正目标是关中,拿到关中就能顺其自然向甘肃、宁夏以及新疆方向发展,向东可以进军山西,向东南可以进军河南、湖北,实力壮大一点就可以向四川发展,西北五省和云贵川都在辐射范围内,相当于大半个中国了。

只是由于大城市反d力量过于强大,才退而求次选择了陕北。

为什么老蒋不遗余力地在江西发动5次围剿?

原因其实也是江西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往南走可以拿下中国的南大门得到出海口,往北走就是他的江浙老巢,江西离他的大本营太近了,延安和江浙正好是一个对角线上。

两个接壤的湖南湖北都有红军根据地,而且重要的钨矿也在江西。

毕竟环江西经济带,去哪打工都方便,这地方太适合初创集团了。

"一个革m党,不去搞革m就是自杀"

而切忌局限于一隅,被敌人利用资源优势结硬寨磨垮。

重点是在于进攻,宁可千日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

南下在战术上有各种优势,北上在战术上有诸多困难。

但是在教员看来,战术优势根本不重要,战略方向才是核心竞争力。

以抗日为口号才能团结更多的人加入到队伍中,这才是大格局和长远的考量。

当然战术上确实很困难,诸如陕北太穷养不活那么多部队,西北军东北军中央军战力很强,地形上也没有险关要隘。但是正是战略上的正确,才使得战术上的条件发生了变化。

当然足够好运气成分也是要承认,不过成功总离不开运气,但是战略方向是最终成败的关键。

0 阅读:7111

评论列表

胡岚

胡岚

42
2025-04-14 12:33

教员雄才大略不错,但也是个相当务实的人,当时的最主要问题是生存问题,他可没你想得那么复杂。因为不知道陕北还有一块不大的根据地,所以肯定做了最坏的打算,那就尽量往北去争取到苏联的援助,在蒙古靠近苏联的一带找块地方先生存下来休养生息再说,而且蒙满一带是日本人势力范围,政治上提出抗日口号也合情合理,对内对外都站得住脚。小编提出的这些这都是教员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所考虑的问题。

细眼看世界

细眼看世界

32
2025-04-12 02:03

最主要的是康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少,粮食产量低不利于养兵,更何况随着日本侵华的野心日益明显,到北方去发展空间大有可为

用户12xxx90

用户12xxx90

28
2025-04-14 16:32

事后诸葛亮罢了,不是反围剿失败,谁愿意长征,去陕北也是没办法,从江西一直走到川北,人越来越少,教员的思路是尽量避战,减少人员损失,地方军阀减员了可以征兵,红军没有根据地人少一个就算一个,刚开始长征没有目的地,跑到川北才知道陕北有红军,才决定去陕北

大圣齐天 回复 04-14 19:02
就你明白。知道什么叫运动战不。教员一生的战术都离不开运动俩字。你自己浅薄。千万别去说别人事后诸葛亮。游击战是我党的战争精髓。始终贯穿于整个战争之中。穿插。包围。分割。教员的十六字真言。敌追我退。敌退我追。敌住我扰。敌疲我打。啥也不懂就敢大放厥词。你知道个蛋啊。

大圣齐天 回复 04-14 19:09
给你举个例子。撤出延安。就是不和敌人硬刚。运动中求生存。运动中消灭敌人。长征最主要的俩字就是运动。只要动起来。就活了。不是长征没目的。而是运动战本就如此。在运动中找寻敌人的破绽。这需要高超的指挥艺术。一般人真玩不了。动着动着就死翘翘了。张国焘就是例子。葬送了四方面军。不是谁都玩的了运动的。教员一生的战争。是哲学。真把教员当军事家。那就是小看了教员。他把哲学用到了战争里。是唯一一个用哲学打仗的人。简直是神仙一样的人物。再说个例子。论持久战。就是这样的一部哲学著作。看着是军事书籍。其实是一部哲学巨著。你们能看能看懂吗。教员一生都在用哲学打仗。

今日多烦忧

今日多烦忧

20
2025-04-14 11:34

当时苏联在北边,动员向北比较容易

用户11xxx02

用户11xxx02

16
2025-04-14 14:55

你这是事后诸葛亮,当时别人连生存都困难

瞎逛

瞎逛

12
2025-04-14 15:44

咱们现在普通人只能靠想象当时的情况来:当时南方地理位置山地丘陵地带,又是国民党的控制区域,不利于革命开展,日本对南方的战事也少些(因为山区的缘故),但北方是平原居多,农业好开荒,还有一个最大的,北方深受鬼子的伤害,几乎家家户户都是被害人亲身经历的,这种环境是非常利于开展革命活动

问心无愧

问心无愧

8
2025-04-14 15:43

刘邦就是

易烊干洗 回复 04-14 18:19
猜猜为啥刘邦是汉中王,不是蜀王?

雾羽 回复 04-14 17:20
刘邦当时是以汉中为中心,不是以成都为中心。

用户10xxx29

用户10xxx29

6
2025-04-14 14:54

未渡大渡河之前!林总说不抓紧北上死路一条!

落叶

落叶

5
2025-04-14 17:12

天佑我中华

有人

有人

3
2025-04-12 10:47

好几十年前的事大方向谁都知道,你没有逻辑的瞎演绎,妥妥的作弊,预测个今后的事看看。

伤离别

伤离别

3
2025-04-12 11:37

分析得透彻!

建筑及室内设计创意

建筑及室内设计创意

2
2025-04-14 16:22

事后诸葛亮就是牛逼

tiny

tiny

1
2025-04-14 17:07

也算是从南打北成功的

卜卜星 回复 04-14 18:46
起事在南成事在北。

明月梨花一梦 回复 04-14 23:19
就是

零零说史

零零说史

欢乐是带给大家的,大家开心我就开心,欢迎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