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黄埔村街巷名称杂谈》用——黄埔村街巷79个名子串起来的雅集 暮色漫过石门坊大街的青石板时,柳塘大街的老榕正抖落最后一片余晖。阿嬷摇着葵扇坐在榕荫里,总爱念叨:“咱黄埔村的巷子,名儿里藏着百年码头的风。” 惇慵街的麻石墙根下,曾停满南洋归来的商船。清末富商陈耀南在耀南里建了镬耳大屋,檐角飞翘如鹏鸟振翅。隔壁青云里的私塾先生常说,“青云直上”的期许,混着南泰来商号的茶香,飘进每个晨读的清晨。 盘石大街的麻石条最是平整——当年十三行的瓷器、丝绸,经此运至海傍街(东市)装船。沙洞大街的挑夫喊着号子,将一筐筐荔枝、杨桃运往来燕里的货栈,檐下燕子掠过,啄走落在青石板上的星华里月光。 亲仁里与履仁巷的坊门相望,曾住着三代行医的林家。华佗里的药香混着桂芬巷的金桂,救过沙市义街染了瘴气的水手。每逢重阳,结宁里(旧称杰灵里)的老人便在荆宝巷摆起茶席,听宾日大街传来粤剧锣鼓。 西浦大街的埠头停着红头船,泰来里的伙计将“广州制造”的绸缎打包。乐善里的祠堂总在岁末施粥,安和里的绣娘把龙凤纹样绣进出口的广绣。那些漂洋过海的货箱上,“黄埔”二字比凌霄里的木棉花更鲜艳。 而今太平里的麻石缝里钻出了新绿,中和里的骑楼挂着咖啡店的霓虹。榕树巷的老墙斑驳如旧,却有年轻人在瑞康里开了文创店,把“一带一路”的故事绣进荷包。当暮色再次漫过吉辰大街,埠香里的晚风仍带着百年前的咸涩——这是海的味道,也是街巷名字里永远鲜活的时光。
《海珠区黄埔村街巷名称杂谈》用——黄埔村街巷79个名子串起来的雅集 暮色漫过石
邵大爷新讲
2025-04-12 17:31: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