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叔这篇国际评论,来分析美国和伊朗的谈判。 4月12日,美国和伊朗分别派出代表团

漫步云端追梦行 2025-04-12 21:06:37

木叔这篇国际评论,来分析美国和伊朗的谈判。 4月12日,美国和伊朗分别派出代表团,在阿拉伯国家阿曼举行会谈。这是特朗普上台后,两国第一次正式接触。 伊朗一直不愿意承认这是直接会谈,强调是间接会谈,这说明哈梅内伊还是要面子,不想给人一种违反当初自己承诺的心态。但无论如何这次会谈,两国会就伊核问题充分探讨,结果将决定他和伊朗未来的命运。 就在会谈前一天,美国纽约时报引述了多名伊朗内部消息人士的话说,本来哈梅内伊不想和美国人谈,不过伊朗政府官员们不干了。他们强烈要求谈判,并且用严峻的形势逼宫、甚至吓唬这位86岁高龄的最高宗教领袖,声称如果不和美国人谈,美国和以色列一定会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到时候伊朗人不会支持政府,哈梅内伊的什叶派教士集团政权很可能就会灰飞烟灭。 根据纽约时报的说法,伊朗官员威胁政权倒台的警告,触动了哈梅内伊,最终他在和官员们讨论几个小时后,决定批准和美国人谈判。而且还强调,第一次会谈如果有眉目,以后还可以加强与美国人的交流。 这事儿听着挺刺激,但仔细琢磨起来全是坑。纽约时报的“内部消息”能不能全信?伊朗官员真敢直接威胁哈梅内伊?这帮教士集团掌权四十多年,政权稳固程度远超外界想象。2022年反头巾运动闹得那么凶,哈梅内伊照样稳坐钓鱼台,现在几个技术官僚拿“军事打击”吓唬两句,老爷子就怂了?这里头恐怕有美国人掺水的叙事逻辑。 白宫现在日子也不好过。拜登急着在中东搞“战略收缩”,偏偏俄乌冲突把油价顶到天上,伊朗这每天多卖几十万桶原油对全球市场都是救命药。嘴上喊着制裁,背地里派密使求人家增产,华盛顿这套双面把戏早被德黑兰看穿了。伊朗谈判代表手里攥着能源牌、地区影响力牌,甚至还有“中俄靠山”牌,真到了谈判桌上,美国人的筹码未必比想象中多。 说到教士集团内部,哪有什么铁板一块。革命卫队和文官政府向来不对付,强硬派和务实派天天较劲。这回放风说官员集体逼宫,搞不好是改革派故意泄露给西方媒体,想借国际舆论倒逼哈梅内伊让步。但别忘了,最高领袖办公室养着整支网络部队,真要封杀消息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能让纽约时报拿到这种猛料,大概率是有人故意放饵——既向国内展示“领袖从善如流”,又给美国人递台阶,这手政治太极打得漂亮。 以色列那边更热闹。内塔尼亚胡听说美伊密谈,气得连夜给拜登打电话。去年摩萨德在德黑兰街头当众刺杀核科学家,今年初又炸纳坦兹核设施,摆明要把谈判桌掀了。现在华盛顿转头和德黑兰勾手指,特拉维夫能忍?接下来保不齐搞点大新闻,无人机突袭、油轮扣押、网络攻击,中东火药桶随时可能炸了谈判会场。 最魔幻的还是谈判地点选在阿曼。这国家跟伊朗隔海相望,当年奥巴马时期美伊秘密谈判就在马斯喀特皇宫。现在阿曼新苏丹海赛姆刚上台两年,急着在中东重新刷存在感,把自家后院变成大国博弈场,这步棋走得险。波斯湾对岸的沙特看得牙痒痒,王储小萨勒曼砸了1100亿美元买美国武器,结果华盛顿转头跟死对头握手,利雅得那些F-15战机怕是要变成摆设。 说到老百姓,德黑兰街头卖藏红花的商贩早就不信这些“历史性会谈”。2015年伊核协议签完,大家盼着制裁解除过好日子,结果特朗普说撕就撕。现在货币里亚尔跌成废纸,进口药都买不起,年轻人翻墙看TikTok上迪拜的土豪生活,谁还关心核离心机转不转?宗教领袖们高谈“抵抗经济”,菜市场大妈只想知道牛肉价格什么时候能降。 华盛顿智库圈最近流行个新词叫“僵尸谈判”——明明知道谈不出结果,但为了选举季装样子必须谈。拜登要应付国内油价,哈梅内伊要稳住保守派基本盘,两边都在玩“假动作”。真把协议签了,伊朗得接受比2015年更严苛的核查,革命卫队海外势力还得大缩水;美国要想解除制裁,国会那帮亲以议员能闹翻天。这哪是谈判,根本是走钢丝。 倒是中国、俄罗斯、印度这些买家闷声发大财。不管美伊谈成啥样,只要制裁没完全解除,伊朗石油还得打折卖。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原油期货,莫斯科的里海油气管道,新德里的炼油厂,早把伊朗出口安排得明明白白。美国人折腾半天,最大受益者可能是东方某大国——这话可不能明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漫步云端追梦行

漫步云端追梦行

漫步云端追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