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8年,一天,咸阳城轰动了,大秦丞相李斯被满门抄斩!行刑之际,李斯老泪纵横,对次子说:“儿子啊,我想和你牵着那条大黄狗上蔡东门打野兔,以后恐怕做不到了。” 没有李斯的运筹帷幄,或许大秦根本统一不了天下,他的一些政治主张,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可以说,他是中国封建体制的奠基人。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立有不世之功的大人物,却落得个被腰斩的悲惨结局,令人唏嘘,令人悲叹,临刑之前,李斯老泪纵横,悲叹道:“我这辈子活得不如一条狗啊!” 最为讽刺的是,李斯所受的“五刑”,却是他自己发明的,所谓“五刑”,极其残忍,极其恐怖。 据《智囊全集》记载,五刑如下:“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 那么,李斯被腰斩时,为什么无人求情?因为大臣们不敢也不愿 李斯的为人处事实在不是个君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讨厌他的大有人在。当年嫉妒师弟韩非子比自己更有才能,暗中毒死了他,还伪装成自杀。 在“沙丘之变”中,他也表现得太没骨气了点,完全谈不上忠诚,赵高一威胁他就屈服了。这样的人,不值得冒死相救。 所以,当李斯被腰斩时没有一个人出来求情,是因为大臣们不敢得罪赵高和胡亥,也不愿为他冒险。 赵高为什么非要弄死李斯? 李斯不死,一个天大的机密就有泄露的风险。 这个机密,让赵高如坐针毡,让胡亥茶饭不思,所以李斯只能去死,因为只有死人,嘴巴才是最严实的。 这是个什么秘密呢? 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中突然病倒了,秦始皇深知大限将至,于是把心腹李斯和赵高叫到了卧榻之前,交待后事,并让赵高代拟了传位于长子扶苏的诏书。 第二天,秦始皇驾崩了,此时诏书还没发出去,这时,赵高动起了歪脑筋,倘若扶苏继位,他死无葬身之地。 赵高为了活命,决定冒险更改遗诏,可是,他眼前最重要是说服李斯。 夜里,赵高悄悄地找到了李斯,试探道:“李大人,皇帝的诏书已经在胡亥的手里,现在谁是未来的皇帝,全凭你一句话了!” 李斯听了之后,手心直冒汗,正色道:“你这是亡国之言啊,这是人臣该说的话吗?” 赵高诡异一笑,说道:“大人,如果扶苏继位,当宰相的会是蒙恬,而不是你啊!” 李斯陡然一惊,赵高说的是实情,蒙恬是扶苏的心腹,如果扶苏继位,宰相之位一定花落他家了! “容我想想吧!”李斯陷入了沉思,半晌之后,终于点了点头。 赵高一句话戳中了李斯的死穴,人都是有私心的,李斯也不例外,但这次,私心最终害死了李斯。 这个故事,记载在《智囊》中。赵高小人手段,可谓高明之极,当年的朝臣都明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果针锋相对,无异以卵击石,最终吃亏的是自己。由是,我想起司马懿一句话:“不要和愚蠢硬碰硬!” 鉴古知今,由远及近,现在也是如此。工作中难免遇到小人。跟小人斗,不是斗力,而是斗智。不可直取,只可曲攻。有人说:“如果你是君子,我也是君子,如果你是小人,我比你还小人!”这句话很精辟呀! 《智囊》是冯梦龙力作。冯梦龙是谁?被誉为明代鬼才!“三言二拍”知道吧,其中“三言”就是他写的!《智囊》这部书记录了从先秦到明朝一千多个谋略智慧故事,个个哲理通彻,计谋深远。 几百年来,无论显贵还是商贾,无不将《智囊》奉为必读经典,人称“小资治通鉴”。看过此书的人说,哪怕悟透十之一二,都可趋吉避凶。 清代康熙和乾隆,将《智囊》作为治国御下案头锦囊。曾国藩也对《智囊》爱不释手,一边打仗一边研读。大才子纪晓岚,更将《智囊》倒背如流。 据说,杜月笙也很喜欢《智囊》。一次,偶然得到此书,立刻如获至宝。让人边读边讲解,听得如醉如痴,感慨说:“读懂这本书,才算读懂社会。” 《智囊》包括10个大部、28卷,1238个谋略智慧故事。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必然涉及为人处世,竞争博弈,沟通劝谏,自保防身,这些你都能从此书中找到灵感和方法。 所以,我强烈建议大家都要读读《智囊》! 世面上《智囊》版本很多,纯文言文的,一般人看起来吃力。还有缩略版,没有冯梦龙点评,相当于炒菜没有放盐。冯梦龙点评,犹如史记的“太史公曰”,才是画龙点睛! 我看的这套就很好。有原文和翻译,只要识字就看得懂。而且有冯梦龙的精彩点评,通俗易懂,看后恍然大悟。看故事,学智慧,得有高人指路啊! 【海峡】智囊全集白话版6册珍藏版冯梦龙原文注释译文完整版
公元前208年,一天,咸阳城轰动了,大秦丞相李斯被满门抄斩!行刑之际,李斯老泪纵
云端漫步心境
2025-04-13 10:33: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