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好书:重访五四新文化之文化与社会

颢东看文学 2025-04-13 16:02:10
我会被文字打动 笔记灵感 ◻️《重访五四新文化:文化与社会》 ◻️王风 袁一丹 主编 · ◻️对于五四新文化,我们可以通过许许多多个角度去解读和探讨。 · ◻️比如之前我曾经分享过的《重访五四新文化:语言与文学》便是从五四前后的语言与文学流变来阐述,而今这本《文化与社会》则更多的是从不同层面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发展、影响及其在不同地区和社群中的反响。 · ◻️而后我们会发现,面对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机位不同,侧重点不同,看到的东西必然也将十分不同,但是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 ◻️编者在书中谈到,五四新文化不仅是思想观念的自由结合,其得以发展为席卷各地的全国性运动有赖于地缘、学缘等新旧因素交织成的社会网络。 · ◻️而五四新文化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并非纸面上的玄思,实则是“行动中的思想”。 · ◻️在本书中我们会悟到,《新青年》似乎比我们从前读到的任何一段论述中提到的那样意义都要深远。 · ◻️胡适早年曾说:文学革命之所以当得起革命二字,正因为是这样一种有意的主张,是一种人力的促进。《新青年》的贡献,只在他那缓步徐行的文学演进的历程上,猛力加上了一鞭,这一鞭就把人们的眼珠子打出火来了。 · ◻️后来的文化演绎中就出现了一个今时今日也会遇到的问题,比如我们学习或工作,是应该先通还是先精? · ◻️在五四新文化时期,这个问题的表象是“国语应该先普及还是先提高”。 · ◻️我们而今回望,当然已经知道后来的历史如何发展。 · ◻️周作人在1922年观察到那时已有人认为民初的白话文仍“过于高深复杂”。但是周作人认为这种专重普及的态度恰是一种将国语当作“供给民众以浅近的教训与知识”的工具。 · ◻️周氏认为,民初白话文的缺点在于不完备,那么就要建设,让它完备,所以主攻方向还是应该在于“提高”。 · ◻️这里出现了一个悖论,文学革命诸人既要面向文化程度不高的大众,让语言尽量直白易懂,又不想追随大众,使得语言成为一种近乎粗鄙的信息载体,更要指导大众向知识菁英靠拢。 · ◻️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以及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都是一个十分棘手且歧异很多的问题。 · ◻️书中还谈到了文学革命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反响,地方精英、学生与新文化的再生产、五四新文化的“运动”逻辑等课题,实为一本不可多得的硬核好书。 读书 分享好书 好书分享 历史 值得阅读的好书 历史那些事儿 文学 书荒焦虑求推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