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最成功的坦克,“黑豹”中型坦克(完)

范弗里特的饭量 2025-04-13 17:18:50
1945年以后,盟军已从各路杀入德国境内,德军已呈兵败如山倒之势。此时的德军只有少数装备有“黑豹”坦克的装甲部队。1945年4月,6辆刚刚出厂的“黑豹”G型和4辆IV型坦克组成的坦克分队在一天内便击毁苏军11辆T-34/85中型坦克、5 辆JS-2 重型坦克和多辆JSU-152、JSU-100突击火炮,而自己几乎未受损失,那次作战也成为了二战中德军装甲部队的最后一次战术胜利。虽然这充其量只能称作是德军装甲部队的“回光返照”之作,但“黑豹”优异的作战能力仍着实让其对手心有余悸。 与盟军数万辆的坦克数量相比,区区数千辆的“黑豹”难以对战局产生根本影响,不过其优异的技术性能仍让其对手赞叹不已。 作为二战期间德国最优秀的坦克,“黑豹”坦克在生产装备方面受到格外关照,从1943年到1945年,德国共制造了5976辆“黑豹”坦克(另有数据为 6283 辆) 。这个数字虽然难以与美苏等国动辄数万辆的数字相比,但却是德国在二战期间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型号之一。 不过即使这样,区区五六千辆“黑豹”坦克根本难以抵挡东西两线近十万之多的盟军坦克。德军最高统帅部最初还试图用“黑豹”坦克取代IV型坦克和各型战车、突击火炮,使之成为装甲师的标准坦克,就像苏军的T-34那样,但德国的生产能力只能做到在每个师装备一个营。 事实上,即使到二战中后期,德国在遭到盟军大规模战略轰炸,其军工生产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生产包括虎式、虎王、黑豹等多种型号的坦克以及种类繁杂的各种战车、突击火炮等,而这极大影响了 “黑豹” 坦克的生产和使用。对此,美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奥斯特・斯凯伯特曾说:“可以肯定的结论,只生产一种坦克 “黑豹”就足够了,这才是德国装甲部队所需要的全部。” “黑豹”坦克由于生产装备数量的严重不足,难以像T-34 那样对战争结局产生根本影响。不过,就技术而言,“黑豹”坦克在T-34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德国制造业工艺精良的强项,为二战后坦克技术发展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 战争结束后,包括最新改进F型在内的“黑豹”坦克被美、英、法、苏等国运回国内进行充分研究,其中多项技术被运用到了战后新一代的坦克中。一些被缴获的“黑豹” 坦克甚至在其他国家服役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50年代初法军的一个坦克营还装备有50辆“黑豹”中型坦克。(完结)

0 阅读:34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4

用户10xxx34

3
2025-04-15 19:15

如果把额外安装的火炮和车身前方的倾斜装甲排除在外的话,豹式无疑是德国最常见的坦克设计。坦克的重量由预计的35吨增加到43吨,更被安装了一个可以提供700匹马力,以齿轮箱和掌控系统驱动的梅巴赫HL230P30 V-12汽油发动机,而这种发动机一般被认为只能承受连续行进700公里的负荷。 为了把发动机战斗寿命提高和故障减到最少,开发人员在1943年后特意安装调速器以把发动机的转数下调到每分钟2500转,输出功率降低到600马力,战斗寿命据信提高到1000公里。此外,调速器的安装也使得豹式行进的速度由55公里/小时下降到46公里/小时。 豹式坦克的承载系统采交错式路轮连接扭力杆的设计,可以说是二战中德军坦克最好的设计,它也被法国人用在战后的AMX-50重型坦克设计上。但这设计在苏联战场的冬天时,常发生路轮冻结而使坦克无法动弹的情况,并且也必须先把外侧的路轮移走才能维修在里面的路轮,增加了维修的不方便性。

猜你喜欢

范弗里特的饭量

范弗里特的饭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