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陈诚回家奔丧。7年不见的妻子,想与他生个孩子。不料,刚上床躺下,就被陈诚一脚踹开。妻子内心绝望了,抓起刀狠狠捅向自己喉咙,陈诚脸色大惊,边往外跑边大喊呼救。 1925年的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北洋政府名存实亡,各路军阀忙着争权夺利,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那时候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陈诚作为在外闯荡的军官,难得有机会回老家一趟。他出身浙江青田一个普通家庭,早年投身军旅,凭着自己的努力在国民党内部逐渐站稳脚跟。父亲去世的消息传来,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毕竟在那个年代,孝道是压在每个人头上的大山。 陈诚回到家时,家里已经乱成一团。母亲年老体弱,料理丧事全靠妻子吴舜莲一个人支撑。吴舜莲嫁给陈诚时,他还是个穷小子,婚后没几年,他就外出从军,留下她在家守着空荡荡的院子。七年间,陈诚在外打拼,吴舜莲却只能靠着微薄的家信维持对丈夫的念想。那时候的女人,地位低下,丈夫就是天,吴舜莲也不例外。她盼着陈诚回来能多陪陪她,甚至想着趁这次团聚生个孩子,给这个家添点生气。 可现实往往比想象残酷。陈诚回来后,满心想着丧事和自己的前途,对吴舜莲的期待压根没放在心上。七年的分离,早就让两人成了陌生人。吴舜莲鼓起勇气提出想要个孩子,却没想到换来的是丈夫的冷漠和粗暴。那一脚,不仅踹开了她的身体,更踹碎了她对婚姻的最后幻想。绝望之下,她抓起刀刺向自己喉咙,这一举动既是无声的抗争,也是对命运的控诉。 吴舜莲没死成,命是保住了,但这场风波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陈诚当时慌了神,跑出去喊人救命,可他心里更多的恐怕是震惊和恼怒,而不是对妻子的愧疚。那时候的男人,尤其是像陈诚这样有点地位的,很难真正把妻子的感受当回事。在他眼里,吴舜莲不过是家里的一件摆设,生孩子也好,操持家务也好,都是她该做的本分。至于她的痛苦和挣扎,他根本没心思去管。 这事过后,陈诚很快又离开家,继续在外闯荡。吴舜莲呢,身体虽然恢复了,但心里的伤却再也好不了。她后来的日子过得孤苦伶仃,陈诚的事业倒是越做越大,成了国民党里的风云人物。可谁又知道,他仕途上的每一步辉煌,都是踩着家里那个默默忍受的女人换来的。吴舜莲的遭遇,其实是那个年代很多女人的缩影。她们被困在婚姻的牢笼里,丈夫在外拼搏,她们却连最基本的情感需求都得不到满足。 1925年的社会风气,对男人和女人是两套标准。陈诚这样的军官,回家奔丧是尽孝,出去打拼是建功立业,没人会觉得他冷落妻子有什么不对。反过来,吴舜莲要是敢抱怨一句,那就是不贤惠、不懂事。那个年代,女人的命苦,苦在没得选,只能认命。吴舜莲想生个孩子,不光是为了自己,也是想给自己找个依靠。可陈诚那一脚,把她的希望彻底踢没了。 说到陈诚这个人,他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蛋,但也绝不是个值得称颂的好丈夫。他有野心,有能力,在乱世里闯出一片天不容易。可他的成功,是建立在对家庭的忽视上的。吴舜莲的自杀未遂,对他来说只是个小插曲,甚至可能让他觉得丢了面子。他没时间也没心思去修补夫妻间的裂痕,丧事一办完,他就又投身到军旅生涯中去了。 吴舜莲后来的生活,没太多记载,但可以想象,她大概是守着那个破旧的家,慢慢熬日子。陈诚发达了,名声大了,可这些对她来说都没意义。她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完整的家,一个关心她的人,可到头来什么也没捞着。那把刀没要了她的命,却在她心里留下了一道永远愈合不了的口子。 这桩事传出去后,村里人议论纷纷,有人同情吴舜莲,有人觉得她太傻太冲动。那时候的人,对婚姻的态度很简单,能凑合就凑合,凑合不了就忍着。吴舜莲的举动,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可理解的,但对她自己来说,也许是唯一能发泄的出口。陈诚呢,继续做他的大人物,家里的糟心事对他来说,不过是过去的一页,翻篇就忘了。
1925年,陈诚回家奔丧。7年不见的妻子,想与他生个孩子。不料,刚上床躺下,就被
爱吃凉历史
2025-04-14 00:27: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