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不太会跟同事打交道,也得不到君王的完全信任,所以最后憋屈地走了,这是早晚的事儿。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不在了,他的儿子赵孝成王当了国王。从这时候起,廉颇就失去了那个最支持他的君主。新国王一上台,他们君臣之间的信任就没了,廉颇的运气也开始变差。 廉颇一辈子都在给赵国打仗,立下了很多大功。但赵孝成王当上国王后,对廉颇的态度就变得奇怪起来,总是疑神疑鬼的。公元前262年,秦军大举攻打长平,廉颇带着军队死守,虽然打了几次小败仗,但他聪明地选择了防守。结果秦军没辙了,就开始用诡计,赵孝成王还真信了,把廉颇给撤了。廉颇气得不行,就这么走了,而赵军在长平也吃了个大亏。后来,赵孝成王又把廉颇找了回来,并且在公元前251年打败了燕国,那时候廉颇可风光了。但他这个人太骄傲,一点也没变。蔺相如一走,廉颇就没了贴心朋友和能劝他的人。到了公元前245年,赵悼襄王上台,更不信任廉颇了,立马就把他的兵权收了,让乐乘顶上。廉颇气坏了,直接带着兵就去打乐乘,打赢后知道自己没法在赵国待了,就跑去了魏国。 可魏王因为廉颇以前老打败魏国,也不敢重用他。赵国后来被秦国欺负,赵悼襄王才想起廉颇,但廉颇以前得罪的人太多,派去的人回来就说他老了没用了,廉颇就再也回不去赵国了。楚国虽然请廉颇去带兵,但他也没能完成心愿,最后在楚国闷闷不乐地死了。 廉颇这一辈子真是可惜,他在和人打交道,还有和君王相处上,做得不够好,其实早就有迹象了。对于像廉颇这样的大将军来说,政治头脑有时候比带兵打仗的本事还重要呢。
汉武帝的扩张是打死你、汉化你,李世民是你听话就行了,成本也不一样。看看汉朝跟唐朝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