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志愿军的女英雄,但是却埋在了韩国,牺牲的时候,她才仅仅只有18岁,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王维洁的老家在太仓县,当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时候,县里面许多人都响应号召,积极报名参军。当时整个县报名参军的人数超过了3000人,而妇女报名的人数也超过了700人。可以说整个县报名参军的氛围都是非常积极的。
当时正在上师范一年级的王维洁也报名参军的,虽然仅仅只有17岁,但是由于态度特别积极,随后也是通过了考验,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王维洁也跟随部队一起前往了前线,被分配到了政工组。
虽然并不是直接上阵杀敌,但是王维洁在前线的表现还是得到了所有战友的认可。虽然是一个女兵,但是王维洁表现出来的坚强品性甚至连一些男兵都自愧不如,按说王维洁也没有上过前线,没有打过仗,刚刚到战场上听见炮火声的时候肯定是会害怕的。
没想到王维洁听到炮火声之后,却表现得比所有人都淡定。不仅不害怕,反而还举着喇叭在战场上不断的奔跑,他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在战场上通过左右奔跑,不断的唱歌,鼓励所有的战士们和敌人作战。
在前线王维洁给很多战士提供了精神支持,边跑边唱的景象也是前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且王维洁还不是一天这么干,当时我们和敌人的战斗,前前后后持续了一个月,在一个月的时间之内,王维洁每天都是这样过的。
可以说前线的士兵没有不认识王维洁的,尤其是当王维洁看见其他战友受冻的时候,他还把自己的棉服脱下来给伤员盖上。当时我们的装备并不多,把自己的棉服脱了之后他就没有了,前线又非常的冷,王维洁咬牙坚持。
如果真的冷的受不了了,王维洁就在地上抓雪,在自己的脸上和手上不断的搓,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变得暖和一点。由于经常这么干,所以王维洁的脸上和手上其实都是冻疮,战友看到王维洁的时候都非常心疼,但是王维洁还反过来安慰战友们,坚持就是胜利。
到了1951年3月份,前线的情况发生了改变,部队也按照预定的计划准备发动进攻。按照原定的计划,部队需要过河与敌人进行战斗,但是当时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渡河的装备,同时也没有桥,想要完成任务只有徒步淌过冰冷的河水。
这对所有士兵而言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即将出发之前,王维洁被师长叫了过去。师长希望王维洁留在后方,这一次就不要跟着上前线了。因为王维洁是一个女兵,确实不方便,而且这一次战斗比以往都要严峻许多。
但是王维洁坚持跟着战友们一起上前线,不愿意退缩,而且王维洁还多次向领导保证自己是没有问题的。到了出发的那一天,战士们按照上级的要求把身上的棉服脱了下来,随后把棉服全部顶在头顶。
赤身过河,虽然这样非常冷,但是最起码是保住了衣服,等过了河之后到对岸再把衣服穿上去,尽快的恢复体温。虽然男兵能这么干,但是王维洁却不能,所以王维洁只能够穿着衣服进了河。
虽然是成功过河了,但是衣服现在完全湿透了。穿着湿衣服王维洁继续工作,当时外界的气温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洁很难不生病。王维洁面对战友的关心,总是说自己不冷,但是寒冷还是进入了身体。
在5月份的时候,王维洁病倒了,持续高烧不退,这时候战友们都想让王维洁停下来好好休息,王维洁却不愿意因为自己的问题耽误战友们的前进,结果在第2天的时候彻底倒下了。
战友们非常心疼王维洁,轮流抬着担架带着他往前走,最主要的是由于当时缺少药物,所以王维洁的病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救治。又过了几天之后王维洁永远的离开了大家,由于任务紧急,战友们只有先把王维洁就地埋葬。
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战友们还专门在周围做了一些隐蔽性的操作。做完这一切之后,大部队就按照既定计划继续前进了。等战斗打完之后,战友们并没有忘记王维洁,返回来寻找王维洁的尸骨,想要将其带回国。
但是由于当时比较匆忙,并没有记清楚究竟是哪一个山头,再加上战乱很难找到王维洁的尸骨,所以战友们寻找一圈之后,被迫只能放弃了。王维洁也永远被埋葬在了韩国的一个山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