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稀土限供刚过8天,美国就扛不住了,开始病急乱投医。
太平洋海底的沙子最近成了华盛顿政客眼里的香饽饽。这事还得从八天前说起——中国突然收紧了对美国七种重要稀土金属的出口限制。
这些藏在元素周期表里的稀有物质,平时没人注意,可一闹起短缺,能让整个工业体系急得跳脚。
美国那边倒也不是完全没准备,白宫地下仓库里堆着些战略储备。不过懂行的人都知道,这些库存顶多撑两个月。
五角大楼的采购清单上,战斗机发动机用的永磁材料、导弹制导系统的传感器元件,都得指望着这些被限制的稀土金属。他们最担心的是钕铁硼材料断货,这玩意儿直接关系到F-35战机的生产线能不能转得起来。
据《金融时报》从三个不同渠道挖到的消息,总统幕僚们正在鼓捣份总统令草案,打算让美国的深海采矿船去太平洋底挖矿。这计划听着像科幻小说——海底三千米的沉积层里,据说躺着够用几百年的镍、钴、铜,捎带脚还能捞点稀土金属。
美国地质调查局去年发布的报告给这事添了把火。他们在夏威夷西南海域发现个海底高原,面积抵得上整个阿拉斯加,岩层里检测出异常丰富的金属含量。
不过报告里也白纸黑字写着,这些矿藏分布得跟撒芝麻似的,要搞商业化开采,技术难度不亚于在豆腐上雕花。
工业界的人听到这消息直摇头。全球最大矿业设备商卡特彼勒的技术主管在行业论坛上吐槽,现有的深海采矿机器人连维持连续工作八小时都费劲,更别说在四千米水压下精准开采特定矿脉。最要命的是采矿船每天烧掉的燃油钱,算下来比挖出来的矿石还值钱。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倒是算过笔账。按他们的乐观估计,要是能建成二十艘采矿船,五年后美国能从海底捞上来三成需要的稀有金属。
不过这计划有个致命漏洞——挖出来的矿石总得找人加工。现在全球八成的稀土精炼厂都在中国连云港那片儿,美国的冶炼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华尔街的嗅觉最灵敏。消息出来的第二天,三家注册在开曼群岛的矿业公司股价集体暴涨,细查才发现它们手里攥着太平洋中部的勘探许可证。有意思的是,这些公司的董事会名单里,有好几个都是华盛顿某游说集团的前高管。
五角大楼的将军们最近常往科罗拉多州的矿山跑。那里有北美最大的稀土试验场,军方投了二十亿美金搞技术攻关。不过现场工程师说,他们现在连最基本的矿石分选都搞不定,中国工厂用三个步骤完成的工序,美国人得折腾十道程序,纯度还差着小数点后两位。
环保组织也没闲着。"深海保护联盟"直接把白宫告上了联邦法院,指控政府违反《联合国海洋公约》。他们搬出去年的科考数据:太平洋底的热泉区是地球上最后几片净土,采矿产生的沉积物云团会毁掉整个深海生态系统。夏威夷的渔民已经开始在国会山游行,他们担心海底采矿会搞垮当地的金枪鱼渔场。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美国商务部的应对方案。他们提议用战略石油储备做抵押,从蒙古国进口稀土矿石。
可蒙古到美国最近的港口得横穿整个中国,这主意刚说出来就被智库专家喷成了筛子。前能源部长在电视上直言,这就像找邻居借水桶,结果水井还在人家后院。
海军研究院的科学家最近在加班加点。他们从老旧的核潜艇上拆下耐压舱材料,想仿造中国的稀土冶炼电炉。实验倒是成功了,可造出来的设备成本是中国的三十倍。参与项目的博士私下说,这技术要是量产,生产出来的导弹造价能让国会老爷们当场晕过去。
中情局的年度威胁评估报告悄悄多了个章节。分析师警告说,中国只要把稀土出口配额再砍掉15%,美国军工复合体就得面临全面减产风险。
报告里用红笔标出的数字触目惊心:洛马公司F-35生产线上的十二种关键部件,有九种直接依赖中国出口的稀土材料。
海底采矿计划最大的软肋其实是时间。就算今天立刻开工造采矿船,等形成规模产能也得耗上八年。美国稀土战略储备的时钟却在滴答作响,国防部的库存报表显示,用于精确制导武器的铽元素只够维持五十七天。空军后勤司令部已经启动应急预案,要求所有维修基地拆解退役装备回收稀土材料。
地质学家们最近成了华盛顿的香饽饽。国会山连开了十场听证会,专家们轮番上阵讲解美国本土的稀土矿藏。怀俄明州的某座废弃矿场突然身价暴涨,探测数据显示那里埋着价值百亿的稀土资源。可惜矿脉埋在地下一千五百米,开采成本算下来比从中国进口贵二十倍。
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悄悄启动了个"曼哈顿计划2.0"。他们召集了MIT、斯坦福和加州理工的顶尖团队,要求在十八个月内突破稀土替代材料技术。项目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却大倒苦水:中国在这个领域积累了四十年的专利墙,美国人现在连墙根都还没摸着。
最戏剧性的转折发生在消息曝光后的第七天。某艘中国籍货轮在长滩港卸货时被海关扣留,理由是怀疑夹带战略物资。
结果开箱查验发现,里面装的是沃尔玛订的圣诞装饰品。这个乌龙事件让洛杉矶港的物流经理们紧张得彻夜难眠——他们手上还压着三百个急需清关的稀土材料集装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