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再致出使日本国大臣黎[6] 丁文诚(丁宝桢)晚年发现天全的矿产,视若珍宝

书竹随心过去 2025-04-14 11:12:14

李鸿章再致出使日本国大臣黎[6] 丁文诚(丁宝桢)晚年发现天全的矿产,视若珍宝,锐意兴办,至今却毫无音讯。 光绪十四年六月初七日 莼斋尊兄大人阁下: 接连收到您五月十八日、二十九日的十一号、二号两次来信,尽知详情。又蒙您对我巡海之行远表关切,实在感激不尽。 刘翻译所撰《足尾铜厂节略》,将该厂的来龙去脉、利弊得失梳理得极为详尽,足供参考,我已抄录一份寄给鄂生中丞。这家铜厂在当地设厂数百年,前期多次亏损,近年才获厚利,实则得益于完全采用西方技术,借助机器和铁路的力量。 滇、黔等地的矿厂均属新矿,据日本技师说,必须深入四五百丈才能见到连片的大矿层,而那里石质坚硬,若不用机器,八九个月都难以见效。 由此看来,很担心耗时费钱,但鄂生中丞的本意是想通过开矿养活贫民,且资本又极其短缺,实在难以施展。 听闻新疆计划开采的矿产,若用人力开采则成本极高,收益微薄。 丁文诚晚年发现天全的矿产,视若珍宝,锐意兴办,至今却毫无音讯。 潘伟如在青溪经营各矿多年,最近才开工,将来成效如何,尚不可知。 西南大山矿脉连绵,却因开采无方,与未开发无异,一旦遇到急需,只能向海外求购,这真像佛书中说的“穷人到市场借贷,却不知自己衣中藏有宝珠”啊。 日本采用西法后,不久就能在工厂中不再依赖欧洲人。凭借一技之长,既能成就事业又能发挥作用。以足尾铜矿为例,从矿山运到东京炼砖,再运至横滨,总成本不过十一元,售价却高达二十二三元,利润不可谓不厚。若不是英国人囤积居奇、垄断市场,价格本可稍低。将来能否降至二十元以内,还望您随时探查告知。刘君计划在夏秋之际再前往箱馆(今函馆)详细考察,希望能不厌其详地了解情况。 说明: 1. 保留历史背景:时间(光绪十四年)、人名(黎莼斋、鄂生中丞、丁文诚、潘伟如)、地名(箱馆)等均按历史习惯译写,部分古称(如“倭”)转为中性表述(如“日本”)。 2. 口语化处理:将文言虚词(“矣”“也”“颇”)转为现代汉语词汇,长句拆分以便理解,如“备极详明,足备参考”译为“梳理得极为详尽,足供参考”。 3. 专业术语解释:“连堂大矿”指连续成片的大型矿层,“支乌拉”等前文出现的特殊词汇虽未在此段出现,但整体保持译文通俗化。 4. 比喻翻译:“贫子行贷于市,而不知衣中有珠堂”译为白话比喻,保留原意的警示性。

0 阅读:1
书竹随心过去

书竹随心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