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再度退缩特朗普政府近期在对华关税政策上的反复调整,再次暴露了其政策的不稳定性与经济压力下的被迫退缩。
一、关税政策的两次“退缩”与矛盾
首次退缩:暂停关税90天
在宣布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后仅几天,特朗普政府以“部分国家未报复”为由,宣布对非中国贸易伙伴暂停加税90天,但保留10%的“基础关税”。这一政策摇摆引发市场混乱,被批评为“国家信誉的丧失”。
第二次退缩:豁免电子产品关税
4月11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宣布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全面豁免“对等关税”,且未指定国家。此举被广泛解读为对华政策的实质性松动,直接针对中国作为主要供应国的现实(例如苹果90%的iPhone产自中国)。
二、退缩背后的多重压力
科技企业与市场的强烈反弹
苹果等企业面临关税成本转嫁导致的股价暴跌。例如,iPhone 16 Pro Max若加征145%关税,售价将从1599美元涨至2300美元,若转移产业链至美国,价格甚至可能达3600美元,严重冲击消费市场。
美国科技巨头市值短期内蒸发超1.49万亿美元,特斯拉CEO马斯克公开批评关税政策,显示商界对特朗普团队的不满。
经济与政治风险加剧
美债收益率飙升(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单周涨50个基点),美元指数跌破100,股债汇三杀暴露市场对美国经济信心的动摇。
关税政策导致美国海关系统技术瘫痪,CBP因频繁调整关税清单出现代码失效,暴露出行政混乱。
国际反制与盟友疏离
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美方关税政策已沦为“数字游戏”,中方将“不予理会”。欧盟、加拿大等国宣布反制措施,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策略遭广泛抵制。
美国专栏作家弗里德曼讽刺称,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形同马戏表演”,盟友可能转向视中国为更可靠的合作伙伴。
三、政策反复的深层逻辑
特朗普团队通过“先制造危机再扮演救世主”的策略,试图在谈判中获取优势。例如:
关税“数字游戏”:从125%到145%的关税调整,再到最终豁免,本质是利用政策不确定性施压,同时为国内产业争取缓冲时间。
政治表演性: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频繁发布矛盾信息,既塑造强硬形象,又以“退让”姿态换取企业支持,被批评为“打脸+挽尊”的政治闹剧。
四、中方应对与未来展望
中方立场
中国强调“自力更生”与“不惧打压”,商务部指出关税战已无实际经济意义,中方将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同时保持全产业链优势(如稀土管制精准打击美国供应链)。
长期影响
美国政策的反复性可能削弱其国际信用,加速全球供应链重组,进一步凸显中国作为制造与市场大国的地位。
若特朗普继续推行关税工具化,中方可能扩大对美出口商品征税,以对等施压。
特朗普政府的“退缩”本质是权衡经济利益与政治风险后的无奈之举,但其政策的不可预测性仍将持续影响全球贸易格局。未来中美博弈将更考验双方的战略定力与经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