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月18日,湖北武汉,医院里护士拿着一张单子在走廊大喊:“家属,签字。

历史瞭望之眼 2025-04-14 13:04:48

1988年7月18日,湖北武汉,医院里护士拿着一张单子在走廊大喊:“家属,签字。”久久没人回应。 那会儿,武汉的大街小巷都被热浪卷得跟洗桑拿似的,医院产房里也是热得不行。不是有句话说嘛,“人生就像划船逆水行,不使劲儿就得往后退。”这话搁在年轻的邹翃燕妈妈身上,简直就是预言。 邹妈妈刚生完孩子,跟面条似的瘫在床上,听着护士那急促的脚步和“签字啦签字啦”的喊叫,愣是没人应答。她的小宝贝丁丁出生后,居然不哭不闹的,直接被送进了急救室,全身插满了管子,躺在那保温箱里,看着都让人心疼。 护士一趟趟地来,让她签生死协议,邹妈妈只能硬着头皮,手抖得跟筛糠似的,签了五次字,每次签都跟心上挨了一刀似的。可门外头的老公呢,冷静得跟冰块似的,甚至还劝她:“算了,拔管吧,咱不治了。”他还头头是道地分析,就算救回来,孩子说不定也是个脑瘫,长痛不如短痛。不过,邹翃燕这位老妈子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烂摊子。她十月怀胎,容易嘛?怎么可能轻易放手?于是,她一咬牙,决定死磕到底,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也得闯一闯。20多天过去,丁丁这小子居然挺过来了,但医生却说他脑瘫了。这下可好,这小两口的日子彻底变了样。邹翃燕全身心照顾丁丁,从接飞来的东西练到手抽筋,学用筷子花了两三年,走路更是拖到四岁多才搞定……这一路上,跌倒爬起,都是母子俩的“不死小强”篇。 但家里也开始出现了裂痕,老公终于受不了,拍拍屁股走人,留下母子俩相依为命。邹翃燕被压得喘不过气,但对丁丁的期望却从没减过。6个月大时,医生说丁丁智力没问题;7岁时,邹翃燕更是大胆,把丁丁送进了普通学校,而不是特殊教育班。虽然经常被其他孩子嘲笑、排挤,但在老妈的鼓励下,丁丁慢慢学会了和大家打成一片。 到了高中,老妈问丁丁想考哪个大学,丁丁斩钉截铁地说:“北京大学!”这目标听起来就像登天一样难,但母子俩心里那团火却越烧越旺。邹翃燕开始给丁丁制定计划,一步步带他往目标前进。2007年,19岁的丁丁不负众望,考上了北京大学,还一路读到研究生,通过了司法考试,最后成了一名律师。现在,站在法庭上的丁丁,头脑清晰,思维敏锐,谁还记得他曾经是脑瘫患者呢?丁丁的传奇,那可是爱与坚持并肩作战的大片儿!而这场大片的导演,正是他的老妈——邹翃燕。那些年,她在寂寞里当起了守望者,在绝望的泥潭里愣是挖出了希望的种子,用她那仿佛永远用不完的耐心和小强般的毅力,把丁丁这个“小宇宙”给托上了天。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真正的狠角色,敢于跟糟糕透顶的生活硬碰硬。”邹翃燕就是这样的狠角色,她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大家:爱,那可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武器,生命嘛,只要你不服输,就能闪瞎所有人的眼!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历史瞭望之眼

历史瞭望之眼

站在高处,瞭望历史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