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郝老太坐在桌前,正歪头兴奋地望向左侧,在场的记者抓拍了这张照片。 那天是“七七事变”两周年,大批日本人在宛平县城,他们以“胜利者”的姿态,准备在这里举办盛大的祭祀仪式,祭祀那些在“七七事变”死在战场上的日军。 当时有大量日本军民参与活动,而黢黑干瘦的郝老太在这群人中,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那么,一名普通的中国农村老太太,为何会出现在这样的场合?她的结局又如何呢? 事情还要从“七七事变”说起。 1937年7月7日,日本人向卢沟桥和宛平城发起猛烈进攻,从而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 不愿做亡国奴的国民纷纷参与抗战,一时涌现出了许多英勇顽强的抗日英雄,然而也出现了一些卖国求荣的汉奸。 这些汉奸大部分是胆小懦弱,害怕被日本人戕害,所以才做了汉奸,但郝老太做汉奸的原因却并非如此。 郝老太是卢沟桥附近村子里的农户,家中一贫如洗,而她和老伴也年过半百,对于日本人来说,像她这样身无所长的农村老妇自然没有利用价值,但郝老太的表现却让日本人十分高兴。 原来,“七七事变”爆发那天,郝老太不仅拉着老伴一边高喊着:欢迎皇军,欢迎救世主!一边挥舞着旭日旗迎接日军,还积极地给他们送水做饭,帮忙运输物资。 由于郝老太夫妇表现积极,且不索要报酬,日军非常满意,不断夸奖他们是“大大的良民”。 日本人进村后,对村子进行了扫荡,村民家的粮食和牲畜都被他们洗劫一空,家里的财物那更是不会放过,如果有村民敢违抗命令,他们就十分残忍地将其杀害。 所以村民对日本人又恨又怕,甚至有不少人都想办法逃命,唯独郝老太夫妇敞开大门,郝老太更是见有日本人经过,立刻将家中不多的粮食献出来,极力讨好日本人。 对于郝老太巴结日本人的行径,村民很是不解,毕竟日本人在村子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郝老太为什么要去巴结他们呢?当有村民劝说郝老太不要去讨好日本人时,郝老太却固执地表示,这些日本人就是救世主,你们不懂。 这天,郝老太的丈夫上前线给日军送食物,结果在抵达前线时,日军的一发炮弹,把他给炸死了。 后来日军向郝老太解释,这是意外,而郝老太也认为这是丈夫命该如此,要不然怎么就偏偏站在炮弹落下的地方呢!所以她不仅不恨日军,还比之前更加卖命。 有一次,一名日本伤兵落了单,眼看就要被抗日军队围剿抓捕,慌乱中他逃进了郝老太的家中。 郝老太将日本伤兵藏在了水缸里,当抗日军队询问她时,她谎称日本兵已经向西逃走,在引开抗日军队后,她才将日本伤兵放出来,并想办法将其送回了营地。 郝老太亲近日本人,并自愿为他们做了许多事,这让日本人感叹不已,所以在举行祭祀活动时,为了美化自己的侵略行为,日本人就将她树立为了“事变当初功劳者”,为她拍下了大量照片,并大力宣传她的事迹。 在日本媒体的宣传下,郝老太很快就名声在外,而她也因此经常受邀参加日本人高规格的活动,甚至在1943年,日本崇仁亲王还专门上门来看望了她。 郝老太这种真心支持日本人的行径,经过日本人的包装宣传,确实很有蛊惑性,让一些缺少民族气节的老百姓在她的影响下误入歧途。 不过,郝老太尽管是出于真心做了汉奸,但随着日本投降,她的价值也就没有了,而她也很快就被中国政府抓捕。 当时很多人都无法理解,郝老太为何会不计得失地去帮助和她非亲非故的日本人呢? 对于这个问题,郝老太在接受审讯时给出了答案。 原来,郝老太原本有3个儿子,不幸的是有2个儿子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来她家的田地又被当地的土豪强占,她的小儿子去县里告状,结果土豪勾结官府,不仅霸占了她的田地,还把她的小儿子关进了监狱,不久后她的小儿子就死在了监狱里面。 失去了儿子,又没有了田地,郝老太和丈夫的日子愈发艰难,所以当日本人打过来后,她听到日本人讲“中日亲善”便信以为真,而日本人给她送来食物,还来探望她,这让她愈发认定日本人就是救世主。 正因如此,郝老太才心甘情愿为日本人当牛做马,尽管她被称之为“华北第一汉奸”,但她仍觉得,谁对她好就是有恩于她。 郝老太的这番说辞,让人听来十分心酸。 作为一个旧社会没有文化的农民,郝老太不懂什么家国情怀,她想到的只是吃饱穿暖,当国民党的压迫让她连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她受日本人蒙蔽,并为之卖命也就不足为奇了。
1939年,郝老太坐在桌前,正歪头兴奋地望向左侧,在场的记者抓拍了这张照片。 那
麻麻赖赖
2025-04-14 13:59:13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