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心酸:408分背后的无奈 在热闹的考研潮中,这样一个故事,让人百感交集。 一名学生以408分的傲人成绩,一举夺得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考研初试的第一名。 这本是通往美好未来的开始,没想到命运却给了他一个无情的考验。 东南大学的复试,就跟一场严格的大考一样,分成笔试和面试两大块。总共有18位选手经过初试,最后能被录取的只有15位。 在这场竞赛里,这位同学以408分的总分,笔试拿到了124分,排名第三,真是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实力。 谁也没想到,面试成绩竟然只有69.4分,排在最后一名,就这样差点儿与录取失之交臂。 很容易想到,为了这次考试,他真的拼了不少。清早,当大街上还寂静无声时,他就坐在书桌前啃书;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的灯光一一熄灭时,他依旧在题海中苦战。 初试那高分,笔试又出彩,都是他努力的见证。按理说,面试如果跟专业知识有关,他应该能游刃有余。 不过,现实却让人哭笑不得。面试究竟是考什么呢?他到底哪里没通过? 有人觉得是情商的问题,有人猜测是外貌,也有人提到人际关系,甚至还说是什么虚无缥缈的“缘分”。 这帮猜测虽然无从证实,但却隐约透露出大家对这场面试公平性的不信任。 这事儿放到谁身上都不会心服口服。为了梦想奋斗的那些日子,熬过的无数个夜,辛苦的付出,难道就因为一场不靠谱的面试,彻底变得毫无意义? 考研,原本应该是一个公正选拔人才的渠道,承载着无数年轻人的理想与期待。 如今,这样的结果,真让人对这个选拔机制感到无比困惑。 真心希望这位同学在调剂时,能够碰上位懂行的导师,眼光能看出他的潜力。 希望他的才华不会被淹没,也希望他所付出的努力能收获应有的回报,重新找回追梦的勇气。 网友们纷纷表示: 复试嘛,就像找对象,主要还是得看眼缘。第一印象如果不咋地,就算初试成绩再高,也有可能被淘汰。 这个制度真让人觉得不太科学,费了一年的劲,笔试成绩居然只占50%的比重,结果可能被那些性格外向、嘴巴伶俐的同学在20分钟的面试中给赶超了。 “被自己学校的保研名额给挤掉了,现在除了本校的人,外面的学生想进来也没门啊[捂脸]” “近年来,这种高分甚至第一的学生在复试中被刷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就是名牌大学的现实啊。老话说得好,没本事别碰瓷器活,要是考的是普通学校肯定不会,有的没的出现这种情况,名牌大学的导师水平确实高,他们也是敢于挑战的!” “给考生们提两条建议:第一,赶紧联系二志愿的复试,不要一味追捧那些大牌大学;第二,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要求重新组建专家组来综合所有考生的面试成绩,别无他法!” “很有可能是二战或者三战的老考生,导师在面试的时候根本看不见学生的成绩、能力,还看不出科研潜力,所以被淘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真是太可惜了,真令人遗憾!教授在面试时更注重的是实际能力,比如项目经验、科研实力等等。这位同学可能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教授的话说得很直白:招进来也没啥用,什么都不会,就会考试。”
考研人集体破防!国家刚出的新政策让全网炸锅了!昨天凌晨两点,人社部突然发布文
【32评论】【5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