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报道:“知情人士称,美国政府正起草行政命令,允许积存深海金属,以应对在电池矿物和稀土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所采取的管制措施。” 美国,昔日的海上强国,现在将希望寄托于深邃的海底,希望能从中找到扭转颓势的办法。他们渴望获得的,正是中国掌握的稀土资源,这种战略物资至关重要。 2025年开始,中国开始限制七种中重稀土的出口。这对于非常依赖中国稀土的美国高科技产业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从智能手机到先进武器,处处都需要稀土这种关键材料,而美国进口的稀土,有78%都来自中国。某些核心领域,比如F-35战斗机引擎使用的磁性材料,更是有高达85%的供应来自中国 在白宫紧急会议之后,美国正式启动“深海金属资源储备计划”,期望通过开发深海资源来缓解供应链压力。这不仅是一项技术挑战,更是一场涉及地缘政治的竞争,各个国家都在争夺未来资源的主导权。 不过,深海采矿并非易事,美国要克服很多困难。最主要的是技术问题。在数千米深的克拉里昂-克利珀顿断裂带,那里的环境非常恶劣,对采矿机器要求极高。 巨大的压力、极低的温度、一片漆黑的环境,任何一项都可能导致采矿任务失败,这给深海采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就算解决了前面那些难题,美国在稀土提纯技术方面还是有欠缺。因为全球范围内,有七成用来提取稀土的化学药剂都是中国制造的,而且美国自己国内的稀土精炼能力也远远不够。 另外,成本是个大问题。雪佛龙和必和必拓联合勘探的结果显示,仅仅研发一套深海采矿设备就需要投入高达12亿美元的资金,而每吨金属结核的开采成本更是陆地开采成本的2.7倍之多。 这样巨大的资金投入,能否获得与之相应的利润回报,目前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深海资源的争夺不仅仅是中美两国的竞争,也正在改变全球供应链的构成。美国的大力投入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中国积极调整发展策略,将会产生怎样的长远影响,值得关注。关于深海采矿的未来发展方向,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还需要时间来验证各种可能性。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报道:“知情人士称,美国政府正起草行政命令,允许积存深海金属,
雪声和弦
2025-04-14 16:51:1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