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和安全,到底哪个应该成为信仰?在新能源赛道上,不乏出现“零百加速*秒级”的宣

饭团先生在开车啊 2025-04-14 18:20:40

速度和安全,到底哪个应该成为信仰?

在新能源赛道上,不乏出现“零百加速*秒级”的宣传标语,仿佛速度才是衡量车企技术实力的唯一标准。

但这在新能源时代属于伪命题。

传统汽车时代,速度代表汽车工业时代的实力和技术,是只有顶尖的工业巨头才能秀的肌肉。

但新能源时代,电机的瞬时扭矩释放,让动力越来越廉价。

我承认电车想要极致的速度,依旧需要实力,但普通人真的需要几百上千匹的动力吗?

两三年前,新能源车企确实在一度陷入“马力竞赛”,消费者被马力、扭矩、零百加速等参数吸引。

而如今,到底什么才是大众应该去关注的点?到底什么才应该是车企去卷的方向?

前两天,广汽2025年科技日发布会上,“安全”一词被反复提及近百次,全程一个半小时,有一个小时都在讲安全,

从电池安全到智驾安全,从碰撞标准到芯片生态,

广汽用一场技术盛宴,试图将大众焦点重新拉回安全这一本质命题。

当速度被狂热追逐,我不禁想问一句,

造车的核心究竟是追求速度的极限,还是守护生命的底线?

广汽发布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安全永远是造车的核心。这并非一种营销噱头,而是从技术底层重构安全逻辑。

电池安全上,从5针穿刺不起火、180°扭转无热失控技术,到弹匣电池被动防护技术、云安全系统等等,将电池安全从“被动灭火”转向“本征安全”。

智驾安全上,广汽将故障触发率控制在10亿小时失效1次,并对定位、制动、电源等八大系统实现双冗余设计,故障时30毫秒内切换备份。

行车安全上,上汽给出了主动稳向技术,要求在单侧涉水时30毫秒修正车身姿态;并提出了720度气囊防护,首创后风窗气囊与二排正面气囊,覆盖传统盲区。

结构安全上,广汽提出“笼式盾甲车身”概念,并将电池包作为车身结构的一部分;同时采用六边形蜂窝状多胞吸能结构,结合一体式热成型双门环抗撞设计,誓要做到“电芯空间零侵入、不变形”。

新能源车的终极使命不应是让车跑得更快,而是让出行更安全。而安全技术的内卷,才能推动法规完善与用户认知升级(自动驾驶)。

未来的竞争,永远不属于那些在参数表上“刷榜”的投机者,而是属于那些用安全重塑行业底线,用责任定义技术伦理的长期主义者。

毕竟,再快的车,也快不过生命消逝的速度。

体系化安全才是全方位安全

0 阅读:0
饭团先生在开车啊

饭团先生在开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