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孽啊!"88岁的赵阿婆蜷缩在雨洼里,颤抖的手攥着农药瓶,浑浊的泪水混着雨水滑落。屋檐下,五个子女冷眼旁观,三儿媳的尖嗓刺破雨幕:"早该死了,省得拖累人!"他们钉在原地,看着老母亲在泥泞中抽搐,直到最后一口气消散在滂沱大雨里。
这场人伦惨剧撕开了偏远山村最隐秘的伤痛。赵阿婆曾是十里八乡出名的美人,丈夫早逝后,她像头老黄牛般拉扯大五子一女。村民们记得,那年冬夜她背着高烧的小儿子冒雪走十里山路,回来时棉鞋冻成冰疙瘩,脚趾肿得发紫。可如今,这些用血汗喂大的儿女,为了一套老宅的拆迁款,把母亲逼上了绝路。
老宅拆迁那年,五个儿子围着赵阿婆软磨硬泡:"妈,拆了房子您就跟我们住,保证让您享清福。"补偿款到账那天,兄弟五人连夜分钱,却把老娘像烫手山芋般推来搡去。村委会调解时,三儿子拍着胸脯保证:"轮着养!每家住半年!"可当大哥三哥相继离世,三儿媳立刻翻脸,把赵阿婆的铺盖卷扔出门外。
那天暴雨倾盆,赵阿婆抱着褪色的樟木箱在村里转悠,箱子里装着丈夫的遗照和几件补丁摞补丁的旧衣。四儿子家大门紧闭,小女儿隔着窗帘偷看,最终她蹒跚着回到三儿子家门前,却看见农药瓶旁歪歪扭扭写着"天要绝我"。
村民们的怒火点燃了整个山村。赵阿婆的侄女带着记者闯进灵堂时,五个子女正为谁出殡钱扯皮。"你们连骨灰盒都不买?"记者质问。二儿子讪讪道:"火葬场说算无名尸处理便宜..."这话让在场人倒吸冷气。最终在舆论压力下,每家掏出5000元,给赵阿婆办了场没有遗照、没有骨灰的"空心葬礼"。
这场悲剧像面照妖镜,照出农村养老困局的千疮百孔。据县民政局统计,全县60%的赡养纠纷涉及房产拆迁,而"轮流养老"协议执行率不足30%。正如村支书叹息:"法律能判赡养费,却判不了儿女良心。"当传统孝道被利益撕碎,当家庭伦理被金钱腐蚀,我们急需织就一张兜住老人尊严的社会安全网。
如今赵阿婆的老宅地基上,野草长得比人还高。偶尔有村民路过,会往荒地上放朵野花。他们说,赵阿婆化作山间的风,永远在看着这些生她养她,却又亲手埋葬她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