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执念”!公元前60年,汉宣帝始置西域都护府,之后历代的中原王朝都视其为领土,控制疆域最大约450万平方公里!
“西域,最远到达哪里?那里有什么?”
《史记索隐》中有这样的注解:“案谓西域险,本无道路,今凿空而通之也…”
“自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二千多年来这两个字似乎一直有种‘神秘’的吸引力…”
《汉书•西域传序》:“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馀,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
“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馀里,南北千馀里,东则接汉,阸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
戍堡遗址中,发现的汉代简牍里写道: “龟兹王谒都护,献橐佗(骆驼)十头…”
印证了,汉代与西域诸国的朝贡体系。
近年来,法国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处清真寺下发现谷仓遗迹。 “这里,窖藏粟米重达数吨,经碳十四测定为750±20年,与大唐天宝十年,751年,高仙芝率领的安西军西征时候发生的‘怛罗斯之战’,时间上面高度吻合。 ”
其中,在粟特文账本的残片中记载有:“石国(塔什干)征驼千头,输碎叶仓…”
证实了,当时唐军跨区域补给的能力。
今天,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东北的额尔齐斯河西岸,有一处清乾隆年间设置的“辉迈拉虎”卡伦(哨所)遗址群。
这里,出土了数尊“道光十二年制”的铁炮,炮身上写有满文字样“伊犁镇守”。
“最新DNA研究显示,塔里木盆地唐代戍卒30%携带华北特有Y染色体Oα-F5谱系。” 事实上,西域指的是哪些地区?哪些中原王朝掌控过西域?统治了多大面积?
西域,是中国古代对今天新疆和中亚等地区的总称,因为,历史上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而得名。
关于其记载,始见于《汉书•西域传》。
狭义的“西域”,专指葱岭以东的地区。
广义的“西域”,是指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等等在内。
19世纪末,“西域”一词逐渐废弃不用。
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西汉击败匈奴,设西域都护府, 名为乌垒城。
汉代控制西域地区的面积,约为180~220万平方公里。
“核心区域为,天山南路塔里木盆地诸国(今新疆南部),伊犁河谷东部,乌孙(今伊塞克湖周边),康居(楚河流域)等羁縻政权。” “汉代,沿着丝绸之路设了36国,后来增至50余国,有驻军屯田点,如轮台,渠犁等。”
1953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出土了“汉归义羌长”铜印(汉代)。
铜印呈正方形,羊钮,高3.5厘米,印面边长2.3厘米,阴刻篆文“汉归义羌长”5个字。
印文中的“羌”,指古代羌人,这枚铜印证明了,汉代中央政权对西域实施管理的历史事实。
公元640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原名西州都护府。
当年,安西都护府有唐军二万四千人。
唐代控制西域地区的面积,约为260~320万平方公里。
时间在公元640年~790年,管辖当时的塔里木盆地,帕米尔高原至中亚河中地区。
核心控制区是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北庭都护府辖天山北麓。 其中,直辖军镇有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此外,唐代还设立了康居都督府(撒马尔罕),大宛都督府(费尔干纳)等16个都督府。
发现珍贵的《碛西节度使牒文》残卷中记载:“调疏勒,于阗兵三千,赴碎叶…”
碛西节度使,是唐玄宗开元年间设立的管辖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下辖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
元代控制西域地区的面积最大,约为380~450万平方公里。
具体范围为察合台汗国下辖的,今新疆大部及中亚五国核心区等。
“元代,建立了从大都至阿力麻里(今霍城)的驿站体系,牢牢控制着草原丝绸之路。”
在新疆霍城的阿力麻里古城,出土的察合台汗国币的窖藏中,发现了带汉字与阿拉伯文“阿里麻里造”的多枚金属币。
阿力麻里古城,曾是察合台汗国首都。
明朝时期,西域地区并没有直接由明帝国中央政权管辖,大部分地区都在蒙古各个部落的统治之下。
自1759年开始,大清帝国控制西域地区的面积,极盛时期,约为220多万平方公里,清末,约为160多万平方公里。
乾隆年间,灭掉准噶尔后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江布尔州)等地区。 1884年,光绪十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 值得关注的一点,在中国新疆与中亚地区的考古发现中,历代军政遗址分布图与今天的“一带一路”主干线高度重合。
“不要忘了,千年西域,万里戈壁,茫茫雪山,许多地方,都曾经是中华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