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挑老人的店铺下手!”4月8日,江西男子因频繁对小商户进行打假,被警方以涉嫌敲

慕儿聊历史 2025-04-14 22:16:38

“专挑老人的店铺下手!”4月8日,江西男子因频繁对小商户进行打假,被警方以涉嫌敲诈勒索采取刑事措施!该00后小伙组建“打假团队”,曾被市监局拉入“黑名单”。此事曝光后,网友们却在评论区吵翻了!有人说:怎么打假还犯罪呢?但也有人认为:做人做事要有底线!   用鸭舌帽遮住脸的00后小伙郑思远火了。这位职业打假人带着“徒弟”穿梭在江西街头巷尾,专挑老人看店的小商铺下手——花几十块买临期炒货或标签模糊的调料,转身就掏出《食品安全法》索要千元赔偿。因涉嫌敲诈勒索,如今被警方采取刑事措施。   这事儿把网友分成两派:有人拍手称快说“早该治治这些假打真讹的”,也有人担心“真要放过卖过期食品的?”其实法律早有标杆案例。   最高院曾明确,知假买假式索赔一旦形成产业链,索赔金额远超商品价值,本质上就是披着维权外衣的敲诈勒索。就像有人两年间横扫全国三百家电视台买几十元假药,转头却要万元赔偿,这种“批量生产”的索赔早脱离了消费者身份。   如今市监总局新规给基层执法吃了定心丸:标签瑕疵不赔、轻微违法首违不罚,但对造假调包式索赔直接送公安。说白了,真正的打假斗士应该盯着黑作坊,而不是薅留守老人的杂货铺羊毛。   当正义使者开始研究《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入罪金额,这场“打假秀”早就玩脱了。现在的政策既留了吹哨人举报重奖百万的通道,又堵住职业碰瓷的漏洞。   毕竟食品安全需要的是消灭害虫的啄木鸟,而不是秃鹫。下次看到有人举着放大镜找生产日期时,记得先看看他包里是不是揣着计算器——真打假和假正义之间,往往就差个算盘珠子响。

0 阅读:22
慕儿聊历史

慕儿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