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贵阳1女医生为和丈夫团聚,放弃大医院的工作,到偏远的山村开小诊所,2

乐天派小饼干 2025-04-14 23:37:46

2008年,贵阳1女医生为和丈夫团聚,放弃大医院的工作,到偏远的山村开小诊所,2 个月后,丈夫被调回城市工作,女医生本打算跟丈夫一起走,谁料,最后一天开门,眼前的景象让女子目瞪口呆。 是离开,还是留下? 这个决定像一块巨石压在她的心上,让她整夜无法安眠..... 钟晶的家族在当地颇有声望,祖上三代都是行医之人。 她的祖父是一名乡村老中医,医术虽不惊世骇俗,却凭着一颗仁心和丰富的经验,救治了无数邻里乡亲;父亲则是城市医院里的外科医生,手术台上的果断冷静让人敬佩。 耳濡目染之下,从小的钟晶就对“救死扶伤”这四个字有着近乎本能的信仰。 在父母的支持下,她顺利考入医学院,主修内科学。 大学期间,钟晶一直是那种成绩优异、沉稳踏实的学生,不善张扬,却总能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 她实习时遇到一位病危的老人,在大家手足无措时,她主动站出来冷静判断病情,为医生的最终诊断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件事让她赢得了老师的高度评价。 毕业后,钟晶留在贵阳市的一家三甲医院工作,成为了内科的一名主治医师。 虽然工作繁忙、节奏紧张,但她热爱这份职业。 每天穿着白大褂在病房和诊室之间穿梭,看着病人康复出院,是她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那时的她,生活简单而有序,日子虽然谈不上轰轰烈烈,但也平稳安逸。 也是在这家医院,她第一次遇见龙瑞见。 那时他是她的病人,因为一次车祸导致多处软组织损伤和轻微脑震荡,被送进了医院。 钟晶负责他的治疗和日常监护,而龙瑞见则是个外表坚毅、性格开朗的年轻人,即使在病床上,也不失幽默和温暖。 此后的日子里,两人从朋友慢慢走进彼此的生活。 结婚之后,钟晶和龙瑞见原以为可以开始一段温馨的新生活,可幸福才刚刚起步,现实的重担就无情地压了下来。龙瑞见早年参加“选调生”计划,被分配到偏远的龙河村任职。 龙河村地处深山,交通极为不便,从贵阳市区出发,得先坐几个小时的长途车,再换乘摩托车或三轮车,翻过几道山,才能抵达这个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的地方。 由于龙瑞工作的特殊性,他必须常驻村里协调事务。 为了看望丈夫,钟晶常常要凌晨就起床赶车,一路颠簸十多个小时,才能抵达龙河村。 每次探亲的同时,钟晶也会去村里转转,给村民们量血压、看感冒、做简单的问诊。她很快发现,龙河村的医疗条件简直可以用“原始”来形容。 将近三千人的村子,只有一个年过六旬的“赤脚医生”,一间破旧的小屋,连个像样的听诊器和血压计都没有。 村民们得了病,若是轻微的,只能熬;重一点的,就得翻山越岭去十几公里外的镇医院。 对那些年纪大的、体弱的村民来说,这种“求医之路”简直是折磨。 有一回,钟晶看到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媳妇,脸色苍白,步履虚弱。她悄悄了解后才知道,女孩患有妇科炎症,本可以通过规范治疗迅速好转,但由于没钱、也无处可医,病情拖成了慢性,导致夫妻关系紧张,家庭陷入争吵甚至濒临解体。 这一桩桩一件件事,在她心头越积越重。 她下定了决心——辞职,放弃城市里光鲜的医院岗位,把自己所有的积蓄——仅仅两万块钱,全都拿出来,用在龙河村,开一个真正属于村民的“小诊所”。 这样一来,钟晶不仅能陪在丈夫身边,还能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实现了她从医的初心。然而,诊所刚开张时却门可罗雀。村民们对这个外来的年轻女医生持怀疑态度,认为她年纪轻、经验浅,甚至在背后议论她“不顶用”“城里人瞧不上农村病”。 就在一切开始步入正轨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丈夫接到了调回贵阳市区工作的通知。这意味着钟晶终于有机会回到城市,与丈夫团聚,结束长期两地分居的生活。但与此同时,她也必须放下在龙河村辛苦打拼起来的一切。她陷入了深深的犹豫和挣扎。 正当她举棋不定时,村民们得知消息,自发聚集在诊所门口。他们有的拎着家里的土鸡,有的送来亲手做的点心,还有年迈的老奶奶拉着她的手,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你要是走了,我们就不知道去哪儿看病了。” 这些淳朴而真挚的情感让钟晶热泪盈眶。她紧紧握着老人的手,哽咽着回应:“我不走了,我留下来!”这一刻,她做出了人生中最坚定的选择——留在龙河村,不离不弃。 从那以后,钟晶与丈夫开始了长期的异地生活。她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开门接诊,一整天常常要看上一百多个病人。即使深夜接到电话,她也会毫不犹豫披衣起身,冒着夜路去病人家里看诊。 钟晶几乎全年无休,把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村民有需要,她随时待命。 每到季节交替、流感高发时节,她提前把预防药品备好,主动挨家挨户分发。 十多年时间,钟晶的小诊所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简陋的模样,而是一座两层楼的小楼房了。 信源:中国日报网

0 阅读:0
乐天派小饼干

乐天派小饼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