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鲁迅的挚爱许广平因病去世。临死之前,她留下了遗言:“我坚决不和鲁迅一起下葬的!”这句话,当世人得知这件事情的原因后,所有人都在为许广平感到惋惜…… 许广平这辈子,跟鲁迅的名字绑得死死的,但她不是光靠“鲁迅夫人”这标签活着。她1898年出生在广州西关,家里算得上名门望族,祖父做过浙江巡抚,家境不错。可她小时候就不是省油的灯,八岁那年,家里要给她缠足,她死活不干,哭着闹着找爹求情。爹心软,把她送到祖母家躲了一阵。她在那儿读书,接触了不少新书,脑子里慢慢有了新想法。辛亥革命后,家里搬到澳门,母亲去世,她跟着大哥长大。大哥常带她看些新思想的杂志,像《妇女白话报》,她读着读着,就觉得自己得活出点不一样的东西。 1917年,许广平考进天津女子师范学校。那会儿“五四运动”闹得正凶,她也跟着上街,举着标语喊口号,觉得自己能为国家做点啥。1923年,她到了北京,进了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算是正式拜在鲁迅门下。鲁迅那时候已经是个大名人,讲课犀利得像把刀,许广平听他讲中国小说史,觉得这人脑子太厉害了。她开始给他写信,问这问那,鲁迅回信也认真,慢慢地,两人关系就不只是师生那么简单了。1925年,他们的信里多了点亲昵,鲁迅管她叫“广平兄”,这称呼听着怪,但透着股亲近。 到了1926年,许广平毕业,跟着鲁迅跑去厦门、广州,最后落脚上海。1927年,他们在上海租了个小房子,正式一块儿过日子。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生,许广平一边带娃,一边帮鲁迅干活。她整理他的稿子,抄写文章,还帮着翻译外国书。鲁迅写东西的时候,她就在旁边忙前忙后,递茶倒水,啥脏活累活都干。外头闲话多,有人骂她是“第三者”,有人说她给鲁迅当保姆,她从不吭声,低头接着干。鲁迅的身体不好,她就更上心,怕他累着,怕他病着。 说起鲁迅的原配朱安,那真是另一个世界的女人。朱安是鲁迅母亲挑的媳妇,1884年嫁过来,传统得不能再传统,裹着小脚,整天在家做饭洗衣,对鲁迅百依百顺。可鲁迅跟她没话说,俩人压根儿没感情。朱安看着鲁迅跟许广平走近,心里肯定不好受,但她也没法子,只能守着空壳婚姻过日子。她从不跟人抱怨,默默熬着,直到1947年去世。 1936年,鲁迅病得厉害,许广平衣不解带地照顾。她跑医院,找医生,忙得脚不沾地。鲁迅走的那天,她守在床边,人都瘦了一大圈。鲁迅去世后,她没想着再找别人,也没想着靠“鲁迅夫人”这名头混日子。她把心思全扑在整理鲁迅的书上,跑出版社,校对稿子,硬是把《鲁迅全集》弄了出来。这活儿不轻松,出版社拖拖拉拉,她就亲自上门催,手里攥着厚厚的稿子,态度客气但不退让。她还带着周海婴,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从没喊过苦。 到了晚年,许广平身体越来越差。1968年,她得了心脏病,住进北京的医院。那时候她已经70岁,头发白了,手背上全是青筋。她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就把周海婴叫到跟前,交代了最后一件事:不跟鲁迅合葬。这话一出,周海婴愣了,但没多问,点点头应了。几天后,许广平走了,带着她一生的爱和坚持。 为啥她要说这话?其实想想就明白。她跟鲁迅的感情再真,也没个法律名分。鲁迅的原配是朱安,社会上很多人眼里,朱安才是正牌夫人。许广平活着的时候,背了不少骂名,死后要是跟鲁迅埋一块儿,肯定又会有人嚼舌根,说她抢了朱安的位置,败坏鲁迅的名声。她不想这样。她宁可自己一个人埋在角落,也要让鲁迅的名字干干净净。她这辈子都在为鲁迅着想,到最后这一步,还是想着护着他。 许广平走了,葬礼简单得不行。她的墓地在北京,离鲁迅的墓远远的,墓碑上就刻了她的名字,没提鲁迅一个字。周海婴按她说的办,把她的骨灰安顿好,自己接着干整理鲁迅遗稿的活儿。消息传出去,有人叹气,有人摇头,都觉得许广平这女人太不容易。她这决定,不是跟鲁迅划清界限,而是把爱藏得更深,深到连死后都不想给他添麻烦。 后来,研究鲁迅的人越来越多,许广平的名字也慢慢被提起。她的日记、书信被整理出来,大家才知道她为鲁迅、为文学做了多少。她不光是鲁迅的女人,更是个有自己想法的知识分子。她年轻时上街喊口号,后来帮鲁迅出书,哪件事不是实打实的贡献?她的墓碑虽不起眼,但她的故事没被忘了。2011年,上海福寿园弄了个纪念碑,刻上她的名字,算是给后人一个念想。 再说朱安,她比许广平早走二十多年。鲁迅去世后,她一个人留在绍兴老家,靠点积蓄过日子。她没儿没女,日子清苦,但从没说过鲁迅一句坏话。她去世时,墓碑也简单,没跟鲁迅埋一块儿。
冰心为什么不喜欢林徽因?冰心在抗战最艰难时,为了睡一张席梦思大床垫,动用军车把它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