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春天,湖北蕲水,彭毓橘带着刚组建的新湘军兴冲冲杀进六神港,本想着轻松拿

潮咖聚星光 2025-04-15 02:39:57

1867年春天,湖北蕲水,彭毓橘带着刚组建的新湘军兴冲冲杀进六神港,本想着轻松拿下一场胜利,没想到迎头撞上赖文光和任化邦设下的天罗地网。 一场大雾,一支新军,一次失算,结果是全军覆灭,三十多名将领倒在泥潭里,彭毓橘活捉,湘军从此元气大伤。 这事儿还得从太平天国余部和捻军说起。 天京被攻破以后,太平天国基本算完了,但赖文光没放弃,他手头还有些残兵,加上捻军那边张宗禹、任化邦一伙人也不甘心,就在河南、湖北一带合流,继续跟清军对着干。 赖文光精得很,打仗有脑子,任化邦善打骑兵,跑得快,冲得猛,他们早就把主意打到了湘军这帮“清流”头上。 这时候的湘军不比当年,曾国荃,天京攻下来时的大功臣,被派去当湖北巡抚,接手的是烂摊子。 他手底下的“吉字营”在战后被曾国藩亲自解散了,说白了就是怕他们功高震主。 他想东山再起,就拉着表弟彭毓橘,拼凑了一支新湘军。 这支队伍兵源杂,战斗经验不足,眼高手低,说是湘军,其实顶多是换了件湘军的衣服。 1867年初,清廷命令剿捻,曾国荃也想借这事翻个身,便让彭毓橘带兵往豫鄂边境进军。 这哥们年轻气盛,打了几场小胜,尾巴翘上天,完全没把捻军放在眼里。 赖文光和任化邦知道这个人好骗,就故意放出风声,说要撤往陕西,兵力不够,又搞出几次假败退。彭毓橘一看,机会来了。 3月下旬,天还没亮,天气潮湿,蕲水一带大雾弥漫,彭毓橘带着部队从黄州一路南下,一头扎进六神港。 这一带本就地形复杂,前面是小河,旁边是丘陵,还有不少沼泽。 他压根没侦察清楚地形,更没设警戒,主力一口气扎进谷地,结果赖文光和任化邦等了多日的伏兵,就在雾中发起了突袭。 捻军这次出动了五千多人,主要是骑兵,从四面八方杀出,前锋被一刀斩断,湘军当场乱了套。 彭毓橘虽然人还算硬气,带着亲兵突围,但因为地形复杂,几匹马陷入泥潭,他也被拖下马。 捻军一拥而上把他擒住,其余将领慌作一团,连队伍都指挥不动,基本上是一边跑一边被捻军追着砍。 战后统计,湘军三十多名大小将领没能活下来,死的死,逃的逃,最后算下来,这支新湘军几乎全军覆没。 赖文光抓住彭毓橘后,亲自审了他一番,还揭他老底,说他当年在天京攻陷时曾下令屠城,大开杀戒。 这话在捻军内部传开,仇怨一下爆发。 有传言说,彭毓橘死得惨,被分尸扔进河里,也有说法是被砍头后示众,不管怎么说,这场仗对湘军是个沉重打击。 消息传到武汉,曾国荃听说部队被全灭,整个人都傻了,他虽然是老将,但这几年太平日子过惯了,心气没以前高了。 原本想着靠这仗立功重振声望,结果反倒把脸丢大了,他给朝廷上了封辞职信,说是身体不好,要回老家养病,之后一呆就是七年。 这事儿对湘军的打击不小,要知道,湘军一开始是靠地方力量起家的,打得硬,是因为曾国藩、胡林翼这些人亲自抓训练。 但到1867年以后,曾国藩年纪大了,心思不再在军队上,加上清廷越来越不信任地方武装,湘军很多骨干被调走、拆散,像“吉字营”就是被主动解体的。 等到曾国荃想重新组建,哪里还有当年的精气神? 相反,捻军虽然也不容易,资源缺、弹药缺,但赖文光、任化邦这帮人能打,而且敢打。 他们打完六神港之后,又一路向东转战山东,短期内势头很猛,一度打到济宁。 清军这时候已经开始依赖淮军了,像刘铭传、张树珊这些人被调来主持大局,湘军在清廷的地位越来越边缘。 清军内部也不太团结,淮军和湘军互相看不顺眼,经常争功,鲍超和张树珊在徐州一带本来该合力剿捻,结果打起来,反倒让捻军捡了便宜。 六神港一战后,清军开始转变思路,不再搞主动出击,而是学李鸿章那套“筑墙封河”,围城困敌,把捻军堵在一个范围里慢慢消耗。 到了1868年,捻军在扬州附近被围,赖文光这次没能逃出去,被活捉后押往京城。 清廷以“谋反大罪”处死了他,任化邦则战死途中,捻军也差不多宣告结束。 但很多人都说,要不是六神港那一战,捻军后面不一定这么快就败。 湘军这一败,清军战线一度空了几个口子,给了捻军很大的机动空间。 只不过捻军自己也有问题,他们太依赖骑兵,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后勤补给也是大麻烦。 能冲不能守,打得动,守不住,这种打法终究难撑长久。 至于曾国荃,他后来虽然还出山过一次,但没再打什么硬仗,更多是挂个虚职。 清廷给他保留面子,封了个一等侯,但江湖传言说,他从六神港败回来以后就变得不爱说话,时常一个人在家里发呆。 他那个表弟彭毓橘的死,一直是他心里的结。 蕲水这场仗,成了湘军走下坡路的转折点,也把清廷逼得不得不加快军制改革。 不管赖文光有没有赢得最终胜利,起码这一仗,他赢得漂亮。

0 阅读:19
潮咖聚星光

潮咖聚星光

潮咖聚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