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东汉纪•昭烈皇帝•2 东汉纪•2.2•3/6昭烈皇帝•考注.续:李异、邢贞,赵咨、诸葛恪、张休、顾雍、顾谭、陈武、陈表, 一).东汉纪•2.2/6昭烈皇帝•考注.续:李异、邢贞, 【考注】 ⑥、李异:原为益州牧刘璋手下,中郎将赵韪部下。赵韪反叛刘璋,李异和庞乐反戈杀死赵韪。后期李异投降吴国,成为吴国将领。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陆逊遣李异、谢旌等率三千人,攻打刘备手下将领詹晏、陈凤,李异率水军,谢旌率步兵,大获全胜。魏黄初二年即公元221年,刘备攻打东吴,陆逊与李异屯于巫、秭归,被蜀汉将领吴班、冯习击破。吴黄武元年即公元222年,刘备被陆逊击败,李异与刘阿等人追击,屯驻南山。在《三国演义》中,李异是武卫都尉孙桓手下将领,与谢旌有万夫不当之勇,后在与蜀军作战时,被关兴斩杀。 ⑦、邢贞:建安年间,邢贞担任中尉,与卫尉程昱争威仪,导致程昱被罢免。后迁奉常,支持曹丕称帝。黄初二年即公元221年,时任太常的邢贞奉命出使江东,拜孙权为大将军,封吴王。邢贞至东吴,自恃上国天使,入门不下车,被张昭训斥后慌忙下车,与孙权相见。他见吴将徐盛等慷慨忿愤,于是改容礼敬。邢贞出身河间邢氏,家族是北方名门望族。族人邢颙在曹魏历任尚书仆射、太常等职。 二).东汉纪•3/6昭烈皇帝•考注:赵咨、诸葛恪、张休、顾雍、顾谭、陈武、陈表, 【考注】 ①、赵咨:东汉桓帝朝敦煌太守!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今河南滑县人;东汉经学家。其父赵畅,为经学博士。赵咨少年时期成了孤儿,很贫穷,因为孝行闻名乡里。汉桓帝延熹元年即公元158年被荐为博士。后历任敦煌太守、东海相、议郎等职。曹丕自称魏王后,赵咨曾奉命出使魏国。 ②、诸葛恪:字元逊,公元203年出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三国时期东吴权臣。诸葛恪在陆逊病逝后任大将军、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执政初期革新政治,率军抗击魏国取得东兴大捷。后因轻敌,大举出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权。公元253年,诸葛恪被孙峻谋害,时年51岁。 ③、张休:籍贯彭城,字叔嗣,三国时东吴重臣张昭之子,公元205年出生,著名文人。张休与诸葛恪、顾谭和陈表当太子孙登的僚友,以《汉书》教授,为右弼都尉。孙权当时时常狩猎,每每到黄昏才回来,张休上疏劝谏。孙登死后,当侍中,羽林都督,平三典军事,扬武将军。后来被鲁王孙霸的党羽诬陷,流放至交州。中书令孙弘诬陷张休,公元245年朝廷赐死张休,终年41岁。 ④、顾雍:字元叹,公元168年出生于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三国时吴国丞相、重臣、政治家。弱冠即任合肥长,后转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唐会要》将顾雍等八人评为“魏晋八君子”。谥肃侯。顾雍少时受学于蔡邕,孙权领会稽太守,不到郡,以顾雍为丞,行太守事,讨平寇贼,安定郡县。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后迁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黄武四年即公元225年迁太常,同年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进封醴陵侯。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辅正之词。赤乌六年即公元243年去世,享年76岁。陈寿评价:“顾雍依杖素业,而将之智局,故能究极荣位。” ⑤、顾谭,字子默,三国时吴郡吴县人,今江苏苏州人,东吴文官,官至太常。顾邵之孙,顾雍之子。顾谭少年时和诸葛恪、张休、陈表同为太子孙登的学友。赤乌年间,顾谭替代诸葛恪为左节度,仅用心算就能账簿中的错误。孙权很欣赏顾谭的才能,多次召见和赏赐他。祖父顾雍去世几个月后,顾谭被任为太常,接替顾雍兼理尚书事。后来在全琮父子的构陷下,顾谭被流放到交州。顾谭流放仅仅两年,就在交阯去世,时年42岁。 ⑥、陈武:字子烈,公元178年出生于庐江郡松滋县,今安徽省宿松县;东汉末年孙策、孙权部下的猛将。陈武年轻时仪表堂堂,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因战功封为别部司马,后来在孙权部下任职。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乡里的敬爱。陈武又屡建战功,每战皆所向无前,封为偏将军。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在合肥战役中,张辽奇袭孙权,陈武战死,终年38岁,孙权对此十分哀痛。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⑦、陈表:字文奥,庐江人,今潜山人,毗陵屯田区最高军政领导者。陈表是孙吴开国将领陈武的儿子,因品行很好,受到孙权的赏识。公元221年,孙权为太子选了四位老师,陈表便是其中之一。后来陈表因父亲战死沙场,便请求任用自己作将领。后来被升任为无难右都督,封为都亭侯。公元234年,陈表兼任新安都尉,坚决推辞封赏。陈表任职三年,广泛招降纳叛,并击败旁郡的作乱,因功升为偏将军,进封都乡侯。后因病逝世,享年34岁。
《纲鉴易知录》东汉纪•昭烈皇帝•2 东汉纪•2.2•3/6昭烈皇帝•考注.续:李
快乐开心正明
2025-04-15 06:55: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