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晨,齐白石去买菜。他看到一小伙子的白菜好,便问:“白菜多少钱一棵?”小伙子抬眼一看,答道:“不卖!” 随着冬季的临近,齐白石决定亲自上街采购新鲜蔬菜。街市上,他的目光被一位乡下小伙子拉来的白菜吸引,那些白菜既大又新鲜,让人忍不住想要购买。于是,齐白石上前询问价格,想买一些回家。 小伙子抬头一看,便认出了这位顾客是著名画家齐白石,他心中顿生一计,带着一抹微笑说:“您要白菜,不卖!”齐白石一愣,不解地问道:“那你为何还要来卖?”小伙子机智地回答:“用画换。”这时齐白石明白了,对方已经认出了他,并想用自己的画来换取这些白菜。 齐白石对这种交换方式颇感兴趣,便询问如何换法。小伙子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您画一棵白菜,我给您一车白菜。”齐白石被这个提议逗乐了,立刻兴致勃勃地要求拿来纸墨。小伙子赶紧购买了毛笔、纸和墨水,齐白石拿起笔,很快便画出了一棵生动的白菜。 小伙子接过画作,满意地将整车白菜卸下,准备离开。齐白石见状忙拦住他,带着调侃的口吻说:“这么多菜我怎么吃得完?”最终,齐白石只拿了几棵白菜,留下了这个有趣的故事,而小伙子则带着大画家的作品欣喜而归。 在齐白石65岁的那年,正值农历五月,花开得正艳,鸟叫得正欢,他的家中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这位客人不同于往常来访的那些,他们多半是为了白石老人那些著名的游鱼、雏鸡、葡萄或紫藤画作而来。这次,客人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请求——他想要一幅齐白石从未尝试过的《发财图》。 齐白石对此表示好奇,他知道财富的象征有很多种,因此询问客人希望画作聚焦于哪一种财路。客人的回答简单而具有启示性:“就画一个算盘吧。”这个回答令白石老人眼前一亮,他认为算盘不仅是计算的工具,更象征着通过勤劳和智慧来累积财富的道理,既实用又有深意。 齐白石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他认为这样的画作能够表达一种对财富获取的健康观念——通过诚实劳动和智慧积累财富,既安全又符合道德。于是,他一挥毫,便完成了名为《发财图》的画作,并在画中留下了他和客人之间关于算盘的有趣对话,使得这幅画不仅是一件艺术品,也成了一个传达哲理的载体。 客人带着画作离去后,齐白石沉浸在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对这次交流的内容感到十分满意,认为算盘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智慧和勤奋的体现。因此,他决定再次挥毫,复制一幅《发财图》保留在家中。这次,他将更多的思考融入画中,使得这幅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刻。这幅后来被保存在北京画院的《发财图》,编号为第116号,不仅展现了齐白石的艺术才华,更传递了他对于财富、智慧与劳动的深刻理解。 在20世纪30年代的后期,齐白石的一些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常常连基本的绘画用品都买不起。这让齐白石深感忧心,他想出了一个既能解决学生们经济困难又能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方法。 齐白石巧妙地将学生们分为两组:一组负责到市场上销售画作,另一组则留在家中负责磨墨。他让留下的学生们将磨好的墨水倒进一个大脸盆中,随后创造性地想到了一种独特的画画方式。 他选择了两个调皮而丰满的学生,让他们脱去下装,将屁股沾满墨水。然后,这两个学生在预先裁剪好的宣纸上坐下,每坐一次,纸上就留下两个墨色圆形,形似荷叶。这样一来,仅凭几个简单的动作,他们便能迅速制作出一大批含有“墨荷叶”印迹的纸张。 接下来,齐白石亲自加工这些印有墨荷叶的纸张。他拿起画笔,在每个“荷叶”上轻松地勾画出斜生的荷花茎干和几朵含苞欲放的荷花,并巧妙地在荷叶上添加了细腻的纹理和几句诗句,迅速将其转化成完整的荷花图画。画作完成后,晾干并盖上印章,便让学生们带到市场上销售。 这种独特且富有创意的“坐画”不仅解决了学生们的经济困难,而且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一天早晨,齐白石去买菜。他看到一小伙子的白菜好,便问:“白菜多少钱一棵?”小伙子
史说畅谈呀
2025-04-15 09:48:20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