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主持人朱军说:“我特别感谢老大姐倪萍,当年我评职称的时候,还是评副高的时候,现在想想评委会其实也没有多大错,当然那里头肯定会有一些咱们不太知道的原因,所以我第一次就没评过去,我自己当时都觉得明年再努力,再评吧,当然,这都是十几二十几年前的事了。 在外人看来,朱军是央视的一线主持,春晚“钉子户”,节目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出众。 可是,就在他意气风发的时期,连一个副高职称都没评上,这种事放在今天,也让人惊讶。 可越是这样,越显得那一段往事的真实和无能为力。 据朱军讲述,当年评职称的事一出,最先“抱不平”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央视老大姐倪萍。 她当时非常不服气:“朱军这样的人,能力强、人缘好,业务一流,凭什么连副高都没评上?这也太说不过去了!” 说完,她直接推门进了台长办公室,语气不轻:“你得给我一个说法!” 在央视这样的大平台,主持人之间的关系虽然表面上亲切,但说到底,职称评定、节目资源、主持顺序,都牵涉到切身利益。 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倪萍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为朱军仗义执言,这份情谊,朱军一直记到了今天。 不仅如此,倪萍还在台长面前替朱军说好话,举例、分析、据理力争。 她说:“他不止主持能力强,观众缘好,更重要的是他这个人,干净、正派、有才华。” 这些话,不仅是为朱军打抱不平,更是对一个后辈主持人的充分肯定和信任。 朱军是甘肃兰州人,一个西北汉子,父亲是部队文艺工作者。 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朱军对文艺充满兴趣,先开始他主修舞美,后来又转行学习播音主持。 他曾在兰州军区从事文艺工作,也跑过基层,吃过不少苦。 1993年,他考入央视,一开始只是个普通节目主持人,主持《东西南北中》、《艺术人生》等节目。 1997年开始,他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随后几乎年年不缺席,一直到2017年,共参与主持了21届春晚,是春晚史上的常青树。 可就是这样一位在舞台上熠熠生辉的主持人,在职称评定这种“体制内”的关卡面前,仍然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同。 第一次评“副高”职称,居然名落孙山,令人唏嘘。 朱军说:“当时我自己也没太当回事,我想,明年再来呗。” 这话轻描淡写,但背后的无奈和隐忍,也只有亲历者自己最清楚。他 知道,职称这事不仅是荣誉,更关乎晋升、收入、资历,在单位的话语权都与此相关。 不过,他也没有因此气馁。相反,他更加专注于工作,不急不躁,把每一期节目都当成一场修行。 从《艺术人生》中一次次与名人的对话,到春晚舞台上的应变与沉稳,他用实力和人品,一点点打动观众,也让更多同行、领导看到了他的价值。 多年之后,他再谈此事时,没有埋怨,没有指责,反而淡淡地一笑:“评委会也没多大错,那里头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原因。” 这份豁达,体现的是一个成熟主持人的格局与胸怀。 今天回头看,当年的朱军可能只是“时机未到”,但倪萍的仗义,却成为那个年代央视人之间温情的一笔。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有人愿意为你挺身而出,不计得失,这样的朋友、这样的同事,才最让人动容。 朱军的感慨背后是岁月沉淀的情感,也是一个主持人几十年职场沉浮中最真实的体会。 所谓“副高”职称,不过是体制内的一张纸。但真正的“副高”,从来不是靠评出来的,而是靠口碑、靠人品、靠坚持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朱军后来不仅评上了职称,也赢得了业内外一致的尊重。 如今虽已淡出春晚舞台,但每当我们回看那些经典节目、那些温暖的访谈,总能想起他的温文尔雅。 信息来源:春妮的周末时光
2015年,主持人朱军说:“我特别感谢老大姐倪萍,当年我评职称的时候,还是评副高
戴梦维微微
2025-04-15 10:27:57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