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国庆酒会上,出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一幕。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等一众开国元

趣叭叭呀 2025-04-15 10:54:21

1951年国庆酒会上,出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一幕。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等一众开国元勋排队挨个向一个士兵敬酒。这个士兵就是特等功臣谭秉云,他在朝鲜曾一人硬刚美军一个坦克师8个小时! 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部队在经历了连番激战后,已深入敌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军摩托化部队利用机械化的优势,迅速穿插到中国志愿军的后方,企图形成前后夹击的局面,使得志愿军的位置岌岌可危。 北汉江成了当时战事的关键地带。美军不断在江上空投下炸弹,使得志愿军部队难以顺利搭建浮桥或使用渡船撤退。不少战士被迫游泳或依靠简陋的浮具艰难过江,而不擅长水性的战士只能依靠绳索和木材勉强保持浮力。 在这危急关头,志愿军27军的一个团被派往金化东南的三九零高地执行阻击任务。任务简单而艰巨:阻止敌军坦克部队前进,争取主力部队撤退的宝贵时间。5月24日的傍晚,谭炳云班长带领着他的班组赶到了战场。他们迅速在山腰上筑起防御工事,并在公路一侧设下伏击点,预备拦截敌军的坦克。 晚上,谭炳云和他的新战士毛和藏身在伪装良好的散兵坑中,静待敌军的到来。不久,敌军坦克的轰鸣声越来越近。 在距离敌坦克仅几米的距离,谭炳云和毛和准备了足够的反坦克手雷,进行了果断的反击。一连串的爆炸声后,第一辆坦克被成功击毁。但战斗并未因此结束,更多的坦克接踵而至,谭炳云不得不连续投掷手雷,试图阻止它们前进。在一次距离极近的爆炸中,谭炳云受伤,血流满面,视线模糊,但他依然坚持战斗。 随着时间的推移,志愿军的伏击逐渐发挥作用,敌坦克开始撤退。谭炳云和毛和在紧张的战斗后稍作休息,却发现一名美军士兵试图从坦克中爬出。谭炳云立即认出这是敌人的诱骗手段,毫不犹豫地上前消灭了潜在的威胁。 390高地,太阳勉强露出山顶,美军轰炸机已经开始低空掠过,这是为装甲部队铺平道路的前奏。此时,谭炳云孤身一人站在那条战略公路上,成为了美军坦克师的意外对手。 当轰炸稍歇,一辆带有美军标志的吉普车试图绕过公路上的废墟。这辆车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后方摩托化部队的前哨,试图与被阻的坦克部队建立联系。谭炳云意识到这一点后,果断采取行动,一枪将车内的司机击毙。 与此同时,谭炳云的战友毛和及其排长赶到。尽管排长建议谭炳云撤下前线休养,谭却选择留下毛和保卫阵地,并拿起装备继续前进。他摸到了一片野葡萄林,利用这里复杂的地形和天然的掩体,躲避炮火和坦克的攻击。 随着太阳升高,谭炳云躲在野葡萄林,忍受着渐渐升高的温度和压缩饼干带来的单调。当他看到坦克群再次前进时,他选择了行动的时机。他准确地投掷了手雷,直接命中第一辆坦克,引发了连锁的混乱。 随着坦克群的临时撤退,美军工兵部队试图清理阻碍。但谭炳云,利用地形的优势,继续进行狙击,迫使对手无法稳定阵脚。最终,当毛和再次出现,告知他大部队已安全撤退时,谭炳云才同意撤离。 一个月后,军长彭德清在见到谭炳云时,深情地表扬了他的英雄行为,称赞他为队伍争取到了宝贵的撤退时间。正是谭炳云的无畏和机智,使得整个部队得以安全撤过北汉江,而这也让敌人惊讶于一人之力能延缓他们多达8小时。 1951年9月24日,谭炳云荣获了一级战斗英雄和特等功臣的殊荣,他的英雄行为被详细报道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和《解放军报》上,广受人们的赞誉和尊敬。 9月29日,谭炳云参加了在总政礼堂举行的“志愿军英模代表团”活动。在那里,他不仅与毛泽东主席有了亲切的握手和交谈,朱德和周恩来也分别与他进行了亲切的交流。 10月1日,谭炳云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了1951年国庆盛典的壮观场面。10月3日,他还出席了军队的庆功酒会,与彭德怀、叶剑英、聂荣臻等后来的元帅们共同举杯,庆祝胜利。在酒会上,当聂帅得知谭炳云同样是江津人时,两人便拉起家乡话,亲切交流。 1952年夏天,谭炳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表,受到了朝鲜领袖金日成的接见。金日成对谭炳云的英勇赞誉有加,并在20多年后再次访华时特意提出要见他。同年10月25日,谭炳云被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以表彰他的英勇行为。 1953年后,谭炳云回到四川江津,开始了他的地方公职生涯。他先后担任公安局副股长和县民政科副科长。由于一次不幸的事故,他后来转职到了民政局下属的材料厂担任厂长。退休后,他积极响应国家的殡葬改革,虽然社会有不少非议,他依然无怨无悔地在殡仪场担任“抬尸人”。 1991年1月,作为历史见证人之一,谭炳云再次踏上朝鲜的土地。他与其他十一名志愿军老英雄受到朝鲜政府的邀请,重返那片熟悉的战场。当地民众夹道欢迎,用鲜花和最高礼遇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谢。 1999年,建国50周年之际,谭炳云再次被邀请到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大典。 2003年,谭炳云去世,终年80岁。

0 阅读:8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