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14日,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日表示,他正在考虑为美国汽车制造商提供进口零部件关税豁免。 特朗普这会儿琢磨着给汽车制造商松绑关税,看似矛盾,实则是被现实逼到墙角的无奈之举。 美国车企早把零部件采购撒向全球,连福特F-150这种“美国肌肉车”都得靠24个国家的零件拼出来。 特朗普一拍脑袋加征25%关税,结果把底特律三巨头直接架在火上烤,通用汽车48%的零部件靠进口,关税一来每辆车成本飙升4000美元,利润直接蒸发79%。 更要命的是,美国本土根本没有完整的零部件体系,密歇根州的工厂要造变速箱,齿轮得从德国买,轴承得从日本调,加税就等于给产业链埋雷。 再看市场的“反噬效应”,关税会让美国新车均价涨3000到10000美元,直接把800万辆潜在买家吓跑。 车企想转嫁成本,消费者却不买账,增加关税后美国二手车销量暴涨25%,新车市场被打得满地找牙。 更讽刺的是,关税反而让进口车“因祸得福”——宝马、丰田在美国本土设厂生产的车型,反而能避开关税,把底特律三巨头的市场份额吃得一干二净。 美国汽车业直接养活100万人,间接带动200万岗位,关税一响,密歇根州的工厂先是裁员900人,接着加拿大、墨西哥的装配线也跟着停产。 这种连锁反应,让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承诺成了笑话,铁锈地带的选民本来盼着关税带来工作,结果等来的却是工厂倒闭潮。 特朗普这会儿慌了神,开始玩“政策变脸”,他说要豁免中国的零部件关税,美其名曰“给车企调整时间”,实则是擦屁股。 这场关税闹剧背后,藏着更深层的结构性矛盾。美国汽车产业早就被全球化深度绑定,想靠关税强行“脱钩”,就像让鱼离开水还想游。 更讽刺的是,美国车企的电动化转型还得依赖中国电池材料,关税反而让他们在新能源赛道上落后一截。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一场“政治表演”,他在俄亥俄州喊着“保护美国工人”,却忘了底特律三巨头的CEO们早就把生产线搬到了墨西哥——那里的工人时薪只有1美元,是美国的1/17。 尽管特朗普政府宣称,加征汽车关税是为了重振美国汽车制造业。 但不少专家提出质疑,认为加税将增加车企生产成本,抬高汽车价格,导致销量下滑,甚至导致美国车企大规模裁员,损害美国经济和消费者利益,并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而特朗普的政治遗产,可能只剩下一堆“美国优先”的口号,和底特律街头新增的失业人群。
一文看懂中美关税战的背后: 简单地说,既然你不准我的商品卖到美国,那么我为什
【7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