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务部长:电子产品“关税豁免”是暂时的,半导体行业关税即将来袭。 美国把通讯设备、半导体这些玩意儿划进“国家安全清单”,就差在脑门上写“这是命根子”了。 特朗普政府搞“对等关税”时,本想把中国电子产品往死里整,结果发现自家企业先扛不住了:苹果手机要是加征25%关税,美国老百姓得为每部iPhone多掏200美元。 英特尔买中国产的半导体设备太贵,俄亥俄州的新芯片工厂差点开不了工。没办法,先搞个“临时豁免”救火,不然国内通胀和企业抗议能把国会大厦吵翻。 但临时豁免只是权宜之计,美国心里打的是“长期算盘”。商务部长说“这些设备将被基于行业的关税覆盖”,翻译过来就是。等咱本土企业准备好了,关税该加还是得加。 比如半导体设备,美国现在靠日本、荷兰的光刻机,但更想让ASML把生产线搬到亚利桑那州,等本土产能跟上,立马对外国设备加税,逼企业买“美国制造”。 这种操作就像家长哄孩子吃药:“先喝口糖水,一会儿再吃苦药。” 最关键的是,美国把“国家安全”当万能借口,实质是保护主义换了身马甲。 通讯设备涉及5G、6G技术,美国怕中国华为、中兴借此弯道超车,所以临时豁免只是拖延时间,等自家企业搞出替代方案,立马关门打狗。 计算机和集成电路更不用说,美国国防部采购清单里明确写着“优先美国产”,现在豁免是怕军队买不到设备抓瞎,等本土供应链理顺,关税墙必然砌起来。 还有个深层逻辑是“产业政策倒逼”。美国搞《芯片与科学法案》砸了520亿美元,要求企业拿了补贴就得在美国建厂,可建厂需要时间,设备、原材料还得靠进口。 临时豁免就是给本土产业“缓冲期”,等2025年、2026年新工厂投产,关税就成了“保护盾”,把外国竞争者挡在门外。 这招跟当年扶持波音、特斯拉如出一辙,先用政策甜头喂大本土企业,再用关税棒打跑对手。 美国商务部长急着澄清,还有个原因是怕盟友和企业误解。 2023年欧盟就抱怨美国关税政策“反复横跳”,导致跨国企业没法做长期规划。现在必须把话讲明白:豁免不是认怂,是战术调整,最终目的是让“美国制造”在这些关键领域说了算。 就像拳击手比赛中假装受伤暂停,实则是攒力气准备下一轮猛攻。 说白了,美国的关税政策从来都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混合体:对暂时离不开的外国产品给点甜头,对想扶持的本土产业举起大棒。 电子产品豁免是“暂时的”,背后是美国对全球产业链的重新洗牌——宁可让国内企业多花点钱、让消费者多等会儿,也要把关键产业攥在自己手里。 这种做法看似矛盾,实则统一,一切为了“美国优先”,关税不过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工具,该用的时候挥出去,该收的时候收回来,永远把主动权捏在华盛顿手里。
美商务部长:电子产品“关税豁免”是暂时的,半导体行业关税即将来袭。 美国把通讯设
醉卧桃花眠
2025-04-15 13:25:04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