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哪个国家能把男女平等完全做到位?这一个理由就够说明白了,几乎所有国家的兵役制,都没硬逼过女的去扛枪打仗。这能说明啥?要是打仗时真让一大群女的上前线,会咋样? 就拿兵役制度来说,从古至今,几乎所有国家都没逼着女性扛枪打仗,这背后藏着的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存逻辑——打仗靠的是能拼能扛的人,而这种“硬实力”长期以来都由男性主导。 先看古代。秦朝横扫六国的时候,靠的是几十万男丁组成的虎狼之师。兵马俑坑里清一色都是男俑,连个女兵的影子都没有。 为啥?冷兵器时代打仗全靠体力,男人天生在力量和耐力上占优势。就像秦国征兵,要的是能拉硬弓、举石锁的壮小伙,女性在这方面天然吃亏。就算偶尔有女性参战,比如商朝的妇好,那也是特例中的特例,根本成不了气候。 到了现代,战争形态变了,但性别分工的底层逻辑没变。二战时,美国征了1600万男兵,女性才35万,而且大多在后方当护士、接线员,真正上战场的没几个。 为啥?现代战争虽然技术含量高了,但前线士兵还是得扛着几十公斤的装备长途奔袭,得在枪林弹雨里拼刺刀。 美军做过实验,男女混编部队在搬运重物、越野跑这些项目上,效率比纯男兵部队低30%。女兵受伤的概率更是男兵的6倍,尤其是负重移动时,女兵受伤率高达27%,男兵只有13%。 有人说,那是因为社会观念保守,要是强制女性参军,情况会不会不一样?看看以色列就知道了。 以色列是全球唯一强制女性服兵役的国家,但女兵大多在后勤、通信这些岗位,真正上一线的少之又少。 就算是在男女混编的“狞猫营”,女兵占70%,但主要任务是沙漠巡逻,遇到正面交火还是得靠男兵。 为啥?生理差异摆在那儿。男性平均肌肉量比女性高30%,骨密度也更高,这在需要爆发力和抗打击能力的战场上至关重要。 再看看乌克兰战场。这两年乌军把大量女兵推到前线当突击队员,结果伤亡惨重。 俄军在战壕里发现的女兵遗体,很多连合身的防弹衣都没有,生理期物资也严重短缺,导致霉菌感染频发。 更残酷的是,这些女兵的遗体还被用来搞信息战,俄媒反复播放她们的尸体画面,配文“基辅政权如何糟蹋女性”。这说明,强行让女性上战场,不仅会降低战斗力,还会引发人道主义灾难。 有人可能会问,挪威不是把女性纳入义务兵役制了吗?2015年挪威修改法律,要求男女平等服役,但实际执行中,女兵在体能测试中拿高分比男兵难多了。 比如3000米跑,女兵要比男兵多花2分钟才能达标。而且挪威军方承认,女兵在军队里面临更多挑战,像性骚扰、设施不适应这些问题,到现在都没完全解决。 其实,兵役制度的设计反映的是社会对“生存效率”的选择。打仗是玩命的事儿,国家不可能为了追求性别平等,拿士兵的生命和战争的胜负去冒险。 就算是在性别平等程度最高的北欧国家,军队里的高级将领还是男性占绝大多数。就像苏联时期,40个元帅里只有8个是乌克兰人,而且这些乌克兰元帅全是男性。这说明,在最需要“硬实力”的领域,性别差异带来的能力差距依然存在。 有人可能会反驳,现代战争越来越依赖技术,女性在脑力劳动上有优势。但别忘了,就算是在信息化战场,士兵还是得扛着装备跑、得适应极端环境。 美军做过测试,女兵在长时间作战中的耐力普遍不如男兵,连续24小时执行任务后,女兵的失误率比男兵高40%。 而且,军队是个高度纪律化的组织,男性主导的文化和训练方式,对女性的心理压力也更大。挪威女兵就抱怨,军营里的厕所、更衣室这些设施,到现在都没完全适应女性需求。 说到底,男女平等是个美好的理想,但现实是,人类社会的底层逻辑还是“生存优先”。战争这种关乎种族存亡的事儿,容不得半点理想化。 就算未来科技再发达,只要战争还需要人去拼杀,性别差异带来的能力差距就会一直存在。 就像乌克兰,把女兵推上战场,结果只能是加剧伤亡,让国家陷入更深的危机。这就是为啥全世界没哪个国家敢把男女平等彻底落实到兵役制度里——因为生存比平等更重要,而战争,从来都是男人的天下。
俄军明明有机会拿下乌克兰,久攻不下的真正原因,印证毛主席的一段预言。大俄怎么就把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