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军统少将周镐被蒋介石下令处死,然而16年后,他的妻子却拿着日记找到了

江樵品史 2025-04-15 15:04:10

1949年,军统少将周镐被蒋介石下令处死,然而16年后,他的妻子却拿着日记找到了政府,说:“我的丈夫不是特务,他是地下党!” 1910年周镐出生在湖北罗田。他14岁那年冲破家庭的束缚,进入武汉的成呈中学深造。在这里,他不仅接受了学术教育,也被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深深吸引。 李华初出身富裕家庭,原本生活无忧,直到那次偶然在罗田的街头遇见正在演讲的周镐。他的才情与志向让她动心。尽管面对家庭的反对,尤其是父亲对周镐的贫穷出身深感不满,但李华初的决心坚定不移。她甚至支持周镐的抢亲。 周镐的求学之路并未因婚事而止步。他17岁考入武汉的随营军校。他在此期间的求学和革命活动,使他不仅在校园内,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婚后的生活对他和李华初来说充满了挑战。周镐要回武汉继续学业,两人的生活异常艰辛,只能居住在简陋的茅草屋中,李华初不得不承担起家中所有的生计。 李华初的生活并不容易,尤其在周镐学业忙碌、无法常回家时,她一人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一场大雨让李华初和儿子生命受到威胁,他的儿子未能挺过高烧,最终夭折。周镐赶回家中处理丧事后,深感不能再让妻子独自在家受苦,于是决定将她接到武汉同住。在那里,李华初通过缝纫和洗衣来补贴家用。 周镐在军校的日子同样不易。随着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军校的氛围和政策发生了剧变,周镐因其公开表达的政治观点而被视为思想不纯,最终遭到开除。 周镐的妻子李华初与三个女儿一直生活在武汉,周镐则因工作关系长期在外。李华初一人撑起家庭生活,含辛茹苦地抚养着孩子们。直到1946年,周镐的友人专程来到武汉,她们才得知周镐在南京的生活状况。 这位友人带来的消息震惊了李华初,周镐在南京已有新的家庭,新婚的妻子名叫吴雪亚,他们还有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周镐的友人试图安慰李华初,解释称周镐的选择是迫于当时的政治压力,只有通过再婚来获取汪伪政府的信任,才得以生存。 被劝说后,李华初毅然决定带着三个女儿前往南京,面对这段婚姻的新现实。她们在南京与周镐重逢,尽管场面极为尴尬,但周镐见到三个女儿时紧紧拥抱她们,泪流满面。 尽管周镐在南京的日子里忙碌异常,他还是尽力抽时间陪伴三个女儿,带她们逛街购买礼物,尽力弥补过去的缺席。这段时间成为周慧励及其姐妹记忆中最幸福的日子。对于李华初,周镐表达了坚定的承诺,强调他们的感情永不改变,并要求她照顾好双方的孩子,适应他现在所处的新环境和角色。 1946年,周镐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启他人生的新篇章。 周镐原本生活在南京,与妻子李华初及其女儿安稳生活。然而,随着1948年淮海战役的临近,他的生活逐渐步入非常态。同年11月,周镐策反了原国民党军第107军的孙良诚部,成功使5800余人投靠解放军。 孙良诚的起义为解放军带来了优势。1949年初,他与孙良诚共同渡过淮河,希望进一步巩固战果。在这一过程中,周镐管理自己的日记与财物,他嘱咐警卫员,如果自己三日内未能返回,就将这些东西交给他的妻子,以确保家人的安全。 不幸的是,周镐的担忧最终成为现实。他在前往劝说另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刘汝明起义的途中,被孙良诚背叛。孙良诚将周镐的行踪泄露给国民党高层,最终导致周镐在1949年1月被捕,并很快在南京被处决。 周镐的妻子李华初一直未能得知丈夫牺牲的消息。她在武汉苦苦等待,希望有一天能与丈夫重逢。1965年,周镐的另一位妻子吴雪亚将他的日记交给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曹荻秋,周镐的牺牲才得以被公之于众。同年,李华初因病逝世,未曾知晓真相。 周镐的女儿周慧励及其妹妹周慧冰继续保存着父亲的遗物,1989年,吴雪亚将周镐的日记捐献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1 阅读:12
江樵品史

江樵品史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