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不丢人"?4月11日,有消息称上海某趟地铁上,一个中年阿姨和一个年轻小伙之间

康花芳草洲 2025-04-15 16:46:58

"丢不丢人"?4月11日,有消息称上海某趟地铁上,一个中年阿姨和一个年轻小伙之间上演了"丢人现眼"的一幕。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地铁车厢里,一个空位刚刚空出来,一个中年阿姨和一个年轻小伙几乎同时冲了过去。 年轻小伙身手敏捷,一下子就抢到了座位。阿姨只能站在一旁,脸上的不悦溢于言表。 接下来的一幕,让在场的乘客都傻了眼。只见阿姨站在小伙子面前,开始数落他:"年轻人,怎么能这样和我抢座位呢?一点素质都没有!" 小伙子低头看手机,对阿姨的话置若罔闻。 阿姨见状更加生气,语气也更加尖锐:"我问你,你是在哪里上班的?你们领导就是这样教育你的吗?" 令人意外的是,小伙子抬起头,淡淡地说了一句:"我没工作。" 这下轮到阿姨愣住了。但她很快反应过来,语气里满是鄙夷:"原来是无业游民,怪不得这么没规矩!" 而小伙子却来了一句:"对啊,我就是没素质。" 阿姨显然被这样的回应激怒了,她指着小伙子的鼻子说:"没素质的人,不要在上海混了,赶紧回老家去吧!" 说完,阿姨气呼呼地找了个角落站定。小伙子则继续低头玩手机,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其实仔细想想,这事儿挺典型的。阿姨觉得年轻人就该让座,这是她那个年代的习惯;小伙子则认为先到先得,这是现代社会的规则。 两代人观念不同,碰在一起就容易擦出火花。但问题在于,阿姨把“让座”当成了理所当然,甚至用“上海人”的身份来压人,这就有点过了。 而小伙子用“无业游民”来自嘲,虽然解气,但也算不上多高明。 其实在社会里,很多人(无论老少)都会用素质去绑架别人。可当“素质”这个词被拿来指责别人时,它本身就已经变味了。 真正的素质应该包含互相理解——阿姨如果能想到年轻人可能刚加完班,小伙子如果能体谅中老年人腿脚不便,可能就不会闹成这样。 上海地铁每天运送上千万人,如果每个人都只想着“我优先”,那再宽敞的车厢也会变成战场。 最令人感到不适的,是阿姨最后那句“回老家去”。这话说得,好像地铁座位是上海人的专属福利似的。 但上海之所以有活力,不正是因为它包容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吗? 从外滩的建筑到街边的小吃,哪样不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果?把城市精神窄化成“本地人特权”,反而显得小家子气了。 说到底,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可能很简单。多点理解,少点计较。看到空位,不妨说声“您请”;已经坐下了,有人需要就让一让。 让座不该是道德绑架,也不该是标榜自己的方式,它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善意。 毕竟,真正的素质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体现在行动中的。

0 阅读:58
康花芳草洲

康花芳草洲

康花芳草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