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制造了“智能驾驶”而误导了大众的车企,给了“智能驾驶”规则空间的制度设计者,面对当下一起又一起的智驾事故,你们需要羞耻了。
新能源车的所谓智驾,实用中有太多场景不能准确识别,而车企却大言不惭的宣传着“端到端”之类诱惑的词汇,加之制度管理者的模糊管理,致使那些对科学技术机会没有识别力、只有盲从的消费者成绩这个所谓科技的小白鼠。
智能驾驶推广的本质如果不能全自动驾驶,其他什么“有条件的智能驾驶”都是把安全责任交给了消费者。驾驶行为中对“有条件的选择智驾”可以知道有多么困难,清晰与熟练交通行为中“条件边界”,意味着一旦边界选择错误,事故责任都是驾驶人的。
科学的使用和认知智驾,其实只有一种模式,即“全自动驾驶”,而这一天是短期内不会来的,因为车企风险太大了。而只有当下的“智能驾驶”车企最喜欢推广,因为责任都是消费者、噱头和吸力都在企业。当下模式是企业诱导消费者压力最小的时机。
可惜的是,雷军搅动了智能驾驶全民认知的新进步,这波泡沫过去是对新能源智驾的当头一棒,因为真正的智驾远未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