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50岁妇女专职“哭灵”,一年哭丧近百场,跪到膝盖出血脑子发懵,硬是跪出了楼房

晨曦中的梦想 2025-04-15 17:00:14

河南50岁妇女专职“哭灵”,一年哭丧近百场,跪到膝盖出血脑子发懵,硬是跪出了楼房和轿车。 "老太爷呀,您怎么就这么走啦!儿孙都没照顾好您哇..."跪在灵前的武会霞声泪俱下,一边痛哭一边念叨,仿佛死者就是她的至亲。她头戴白色孝帽,身穿素衣,额头不断叩地,悲痛之情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宾客们无不为之动容,有些甚至跟着掉下眼泪。 当最后一声哭诉落下,武会霞轻轻抹去泪水,起身向一旁的家属鞠躬致意。那位刚才还悲痛欲绝的"孝女",此刻已换上了平静的表情。家属递过一个红包,她道谢后离开,转身走出院门时嘴角已露出一丝疲惫的微笑。 这是2005年左右,河南某乡村一个普通的葬礼场景。而武会霞,这位50多岁的农村妇女,正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职业哭灵人"。 回到家中,武会霞揉着发麻的膝盖,数了数今天的收入——700元基本费加300元打赏,这一场就是1000元。她满足地叹了口气,想起十年前的自己,还在地里刨食,一个月挣不到这个数。 "又接到新活了?"丈夫从厨房探出头问道。 "嗯,明天县东头的李家,老爷子走了,八十多了。"武会霞一边说一边翻开她那本记满各种丧事细节的笔记本,开始准备明天的"台词"。 十年前的一次偶然,彻底改变了武会霞的人生轨迹。那天她去县城给卧病在床的婆婆买药,路过一户办丧事的人家。人群中一位妇女的哭声引起了她的注意,那声音哀婉动人,字字泣血。武会霞当时就被打动了,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这家闺女真孝顺啊。"她感叹道。 旁边一位老者笑了:"哪是什么闺女,是花钱请来的哭丧人。一场下来七八百呢。" 这个数字如同惊雷炸响在武会霞耳边。那时她家三个孩子要上学,婆婆长年卧病,丈夫在工地打零工,一家人挤在土坯房里,勉强度日。七八百元,是她种地半个月的收入啊! 回家后,武会霞把这事告诉了丈夫。 "不行!这种活不吉利,村里人会说闲话的!"丈夫当即反对。 但当武会霞提到一场七八百元的收入时,丈夫沉默了。那个年代,普通农村人一个月也就挣个两千元左右。 武会霞暗自下定决心。她开始留意村里的丧事,悄悄观察那些职业哭丧人的表演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联系上一家办丧事的公司,开始了她的"哭灵"生涯。 第一次上场,武会霞紧张得手心冒汗。她回想起公司老板教的技巧:想自己最伤心的事,把死者当成自己的亲人。于是她想起了自己贫困的家庭,想起病榻上的婆婆,想起无法上学的孩子们...泪水不知不觉流了下来,哭声也越来越真切动人。 武会霞跪在土地上,磕头的声音沉闷而有力。这是她今年第68场丧事,膝盖处的皮肤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日复一日的跪拜让她的膝盖常常出血,但她从不喊苦。每一次疼痛,都意味着家里又多了几百元的收入。 "老人家呀,您一辈子操劳,如今撒手人寰,留下儿女无处诉说..."武会霞的声音哽咽,泪水不断滑落。她一边唱着自创的《二十四拜》,一边在心里记着节奏。这套她精心创作的哭丧曲目,已经成为她的招牌,常常让在场亲属潸然泪下。 十多年的职业生涯,武会霞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法。她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每接一单就记录死者的生平事迹、家属情况和禁忌事项。"这样哭起来才有内容,才能戳中人心窝子。"她常说。 2012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武会霞在一场葬礼上表演到一半突然晕倒了。当时天气炎热,她已连续工作了三天,几乎没有休息。医生说她是过度劳累加上脱水,需要好好休养。但第二天,她又拖着虚弱的身体去了下一场。 "那时候丈夫劝我别干了,说挣钱哪有身体重要。"武会霞笑着回忆,"但我看到咱家的新房子正在盖,孩子大学的学费还得交,哪能停下来?" 收入的增加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武会霞家从土坯房搬进了两层小楼,买了第一辆家用轿车,婆婆的病情也因为有钱治疗而大为好转。曾经卧床不起的老人,现在可以自己下地走路了。 然而,成功的背后是村里人异样的眼光。有人在她身后指指点点,说她"挣死人钱"不吉利;有人见了她远远躲开,生怕沾上晦气。最难受的是,连一些亲戚也开始疏远她。 "刚开始我很难过,晚上睡不着觉。"武会霞说,"但我想,我没偷没抢,靠自己劳动挣钱养家,有什么可羞耻的?" 丈夫成了她最坚定的支持者。他亲眼目睹了妻子的辛苦——凌晨四点起床准备,晚上十点多才回家,嗓子哑了就含着姜片,膝盖疼了就敷草药。渐渐地,他也加入了妻子的事业,帮忙联系业务、安排行程。 2015年,武会霞组建了自己的哭丧团队,带着几个徒弟一起接单。令人意外的是,曾经那些对她不屑一顾的村民,如今有些人主动找上门来,希望加入她的团队分一杯羹。

0 阅读:49
晨曦中的梦想

晨曦中的梦想

晨曦中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