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麦客 我是甘肃天水人,我小的时候,就知道我们村子里有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子汉,每年的农历5月底就相互串联于一起,结伴而行,到陕西去“赶场”(麦子熟了去收割),我也希望自己长大一些后也加入他们的队伍,去外面看看“花花世界”,当麦客。 时间真是一把“杀猪刀”,30多年过去了,现在怀想起来,是另一种味道。陕西是关中平原,地理位置特殊,非常适宜种植麦子,气候比甘肃较暖和,随着气温的不段升温,首先麦从渭南一带,宝鸡一带,再到天水一带,再次到定西一带这样熟过来。大概是二十来天的时间。麦子熟的阶段性,时间性非常强,麦子黄了不等人,不及时收割上场,装进粮仓,会影响老百姓的口粮。土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催生了一批被陕西人口中的“甘肃麦客”,甘肃人口中的“赶场”,(这一家割完麦子就赶下一家),甘肃的汉子就通过付出地汗水得到陕西人的“劳动报酬”增加收入,补贴家用。陕西的农民群众通过甘肃麦客的“勤劳双手”及时“颗粒归仓”,他们虽然都记不住对方叫什么名字,但这种诚信的关系,结成了“相互信任”“和睦共处”“永结同心”的“兄弟友情”。 我们村子的“麦客”现在基本上是年过七旬的老人啦,腿脚不利索,出远门都成为“妄想”,但想起来往日的“赶场”时光,还是那么多“感人故事”,李老汉是我心目中的“敞亮人”,年轻的时候头顶一个草帽,身后背一把镰刀,体格健硕,割麦子挥镰刀的那动作,真是潇洒,他说:记得在岐山县蔡家坡割麦子,他一个人一口气,没有怎么休息,就赶收“一亩地”,麦子主人一家子的确佩服了他“干活厉害”,临别时送他一件新衣服,一条白色的新毛巾,今天他至今保留,没有舍得用……
甘肃麦客 我是甘肃天水人,我小的时候,就知道我们村子里有几个年轻力
乐荷趣事啊
2025-04-15 17:33:36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