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51年,79岁的张廷玉被抄家,竟然搜出了15000多两银子。乾隆冷笑,这

金乌西坠霞光灿 2025-04-15 18:22:39

公元1751年,79岁的张廷玉被抄家,竟然搜出了15000多两银子。乾隆冷笑,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清官。可当乾隆看完账本之后,他脸色铁青,不仅将15000多银子送了回去,还遵守承诺,让张廷玉配享太庙。 张廷玉,清朝中期的大臣,雍正和乾隆两朝的重臣,79岁那年,也就是1751年,经历了人生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幕——被抄家。这事得从头说起。张廷玉不是普通人,他从康熙朝入仕,熬到雍正朝成了大学士,相当于宰相级别,乾隆继位后依然对他信任有加。这老头儿一辈子兢兢业业,管着军机处,帮皇帝处理政务,堪称清朝的“劳模”。可就是这么一位大佬,晚年却摊上了抄家的大事。 事情的起因其实挺复杂。1751年,张廷玉已经退休了,年纪大了,想回老家安徽桐城养老。乾隆一开始也同意了,还赏了他不少东西。可没多久,朝廷里有人开始嘀咕,说张廷玉这么多年位高权重,手里肯定攒了不少家底。更何况,他儿子张若澄在官场上也不干净,有人举报他贪污。结果,风声传到乾隆耳朵里,皇帝一拍桌子:“查!抄他的家,看看这老家伙到底藏了多少银子!” 抄家的结果出来了,15000多两银子被翻了出来。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要知道,一个普通老百姓一年花不了几两银子。乾隆一看,乐了,心想:“果然不出我所料,哪有什么清官,全是装的!”可接下来,账本被送到他面前,事情却没那么简单。 张廷玉这人有个习惯,家里每一笔收支都记得清清楚楚。账本翻开,里面记录着他几十年来收到的俸禄、赏赐,还有各种开销。15000多两银子听着多,但算下来,大部分是他当官几十年的合法收入。雍正朝的时候,他一年俸禄加上赏赐能有几百两,乾隆继位后赏赐更多,比如房子、田地、银子,这些都有账可查。更关键的是,他的开销也写得明明白白:修房子、养家人、接济穷亲戚,甚至还捐了不少给地方修桥铺路。账本里没一笔来路不明的钱。 乾隆看完账本,沉默了。这15000多两银子不是贪来的,而是张廷玉一辈子攒下的“工资”和赏赐。比起那些动不动就贪几十万两的大贪官,张廷玉这点家底简直寒酸。更让人意外的是,他抄家时已经79岁,早就退休,家里没见金银珠宝满地堆,满打满算就这些银子,还全是正路来的。乾隆心里估计有点不是滋味:这老头儿当了几十年大官,竟然真没捞油水? 其实,张廷玉能走到这一步,跟他的性格和做事风格分不开。他是典型的“工作狂”,每天忙着批文件、写奏折,连雍正都夸他“忠心耿耿”。他管军机处的时候,清朝的政务效率高得吓人,连外国使臣都佩服。他还有个特点,就是特别谨慎,从不搞小圈子,也不贪功。朝廷里那些勾心斗角的事,他尽量躲着走。可以说,他是用一辈子实打实的成绩,证明了自己是个靠本事吃饭的人。 当然,有人可能会问,他儿子张若澄不是被举报贪污了吗?这事确实有。张若澄不像他爹那么低调,做官时有点收受贿赂的嫌疑。不过,查下来,问题不大,主要是些小打小闹,没牵扯到张廷玉本人。乾隆抄家,主要还是想看看张廷玉这个“清官”是不是名副其实,结果反倒证明了人家的清白。 抄家风波之后,乾隆的态度变了。他不仅把15000多两银子还了回去,还兑现了之前的承诺,让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这在清朝可是天大的荣誉,只有对国家有大功的人才配得上。张廷玉1755年去世,享年84岁,死后果然进了太庙,成了清朝历史上少有的传奇人物。

0 阅读:0
金乌西坠霞光灿

金乌西坠霞光灿

金乌西坠霞光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