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始终在纠结是谁开的第一枪!就算日本人把首都占领了,我们还在纠结这样一件毫

谦与谦寻 2025-04-15 18:24:07

“中国人始终在纠结是谁开的第一枪!就算日本人把首都占领了,我们还在纠结这样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这是我国大校戴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从卢沟桥事变一直到现在,我们把关注点一直放在这件事上,其实是一种思想僵化的表现。 想想看,1937年的那个夏夜,一声枪响撕裂了沉寂,从此改写了无数人的命运。然而,近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似乎还在低头追问:那第一枪,到底是谁开的?这个意义何在? 回想那段岁月,战火蔓延,山河破碎,首都沦陷的屈辱如刀割般刺痛人心。可即便敌人长驱直入,我们的争论却常常停留在“谁先动手”的细枝末节上。 这不是无关紧要的学术探讨,而是一种思维的陷阱!当我们过于纠结起点,便忘了抬头看清前方的路。就像一个拳击手,在擂台上还在犹豫该不该挥拳,却已被对手击倒在地。 这种矛盾的心态,某种程度上,成了我们民族性格的一部分。既渴望和平,不愿主动挑起争端,又担心被误解为软弱,畏首畏尾。 但中美之间的角力,不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而是经济、技术、话语权的无声交锋。每一次关税加码、每一次技术封锁,都像是一场试探。 所以如果我们一味盯着“谁先开枪”,等着对方露出破绽,恐怕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但博弈的本质,从来不是看谁先动手,而是看谁能笑到最后。就像下棋,高手从不纠结对手的第一步,而是谋篇布局,步步为营。 这时候,再过度纠缠起点的对错,只会让我们在棋盘上慢人一步。今天的世界,瞬息万变。科技日新月异,全球供应链重组,国际话语权争夺如火如荼。 中美博弈的赛场,没有裁判吹哨,更没有暂停键。如果我们还在为“谁挑头”争个不休,错过的可能是一个产业的风口、一次技术的突破,甚至是一个时代的先机。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而现实提醒我们,犹豫就会掉队。当然,保持清醒的判断很重要。我们不能鲁莽行事,更不能无端挑衅。但谨慎不等于畏缩,克制不等于退让。 中国需要的,是从“第一枪”的执念中解脱出来,学会主动布局,敢于抢占先机。无论是芯片的自主研发,还是新能源的全球领跑,行动本身就是最好的回应。每一项突破,都比口头上的争论更有力量。 放眼未来,中美博弈的路还很长。我们不必为谁先动手而焦虑,也不必为谁更占理而自证。真正的底气,来自内心的坚定和脚下的步伐。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从低头辩解到昂首向前,这不仅是一场博弈的策略,更是一个民族的觉醒。 当太平洋的浪潮拍岸,我们的目光不应停留在“枪声”响起的那一刻,而要看向更远的彼岸!

0 阅读:2
谦与谦寻

谦与谦寻

你是潮流的引领者,每一次亮相都惊艳四座